一、 依據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與其轄下綠色投資公司「GenZero」、諮詢顧問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渣打銀行及谷歌於本(2025)年5月6日聯合發布的「東南亞綠色經濟年度報告」指出,倘採用3大系統性解決方案發展綠色經濟,東協6國將可於2030年額外增加2%或1,20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且有助於縮小現行政策及減排承諾約50%差距。
二、 該報告估計,綠色經濟可驅動東南亞經濟體每年成長4%至5%、電動車銷量在6年內逐年遞增10%至20%,以及電力產能在12年內逐年遞增約10%,且綠色經濟能促進就業及產業轉型,並推動區域能源安全及有益於因應氣候變遷。
三、 上述3大系統性解決方案可跨領域解決綠色轉型所面臨的障礙,為產業發展帶來變革及巨大影響,包括:
(一) 永續生物經濟(sustainable bioeconomy):作為東南亞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農業貢獻約25%至30%的就業機會,涵蓋棕油、橡膠及稻米等大宗商品。然而,現行農業模式加劇排放及伐木等問題。結合農業與自然的系統方案,包括採取「以自然為基礎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簡稱NBS)可創造新的農業與相關就業機會、將農業廢料化為次代生物燃料,以及改革土地使用與供應鏈等;
(二) 發展新一代電網(next-gen grid development):具可行性的短期高效方案是招攬民間投資,將資金注入再生能源發電、輸配電及其他綠色能源設施。倘東南亞透過區域合作取得成效,現行電網去碳化成本淨值可望於2050年減少約11%;
(三) 電動車生態系統(EV ecosystem):強化東南亞電動車生態系統須刺激需求及擴大生產,在亞太市場以共同投資的方式,打造涵蓋整合電池、車輛製造及充電的供應鏈。
四、 上述報告表示,上述系統性解決方案每年可吸引高達550億美元資金,並可在經濟放緩期間支撐外來直接投資(FDI)。確保該等系統方案成功,應聚焦在氣候與轉型融資、碳市場及綠色人工智慧等3方面發展。目前,東南亞氣候及轉型融資需求面臨逾5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混合融資刻正成長中,但受到交易規模較小、手續繁瑣及投資者配對錯誤等因素制約。
五、 GenZero公司政策與分析總監Anshari Rahman指出,擴大供應高度可信的碳排放權、穩健且可預測的政策,以及支持性基礎建設,皆能推動碳市場的投資與需求。綠色人工智慧是指透過優化模型、提高基礎建設效率及減少碳排放,管理人工智慧及數據中心的環境足跡。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