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在南部海域及東柔佛海峽開闢新漁場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為提升新加坡水產養殖業的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新加坡食品局2022年底將陸續在南部海域和東柔佛海峽開闢新的漁場空間供招標。當局也將為漁場業者以及林厝港和雙溪登加的農場業者,提供20年外加10年的租約,讓這些業者更能確定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和投資。

2023年1月起,新加坡食品局也將推出每年可續期的臨時租用准證(Temporary Occupation Licence,簡稱TOL),幫助現有漁場業者過渡到租約制,讓業者有更充裕的時間做出長期投資決定,這個過渡期將長達10年。柔佛海峽的臨時租用准證年費為每半公頃3,600星元,南部海域則是6,000星元。

新加坡目前有110家海上漁場,除了兩家設在南部海域,其餘都集中在北部的柔佛海峽。為減少對漁場業者的成本影響,加上新加坡政府已承諾2023年凍結所有政府收費一年,新加坡食品局將豁免2023年的臨時租用准證收費,並在下來四年逐步調高收費,即2024年收取20%,2025年收取50%,2026年收取全額。此外,新加坡食品局已檢討漁場的執照費,以確保行業合規成本降到最低。2023年1月起,多數海上漁場的全年執照費將大幅減少至每個執照145星元,目前的收費為每半公頃850星元。新漁場的申請,以及對養殖活動做出重大改變的漁場,須繳付一次收取的評估費。

至於新加坡有多大的海上空間適合開闢為漁場,新加坡食品局表示仍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研究,2022年較遲時候將通過招標公佈細節。另一方面,當局2021年設立的6,000萬星元農業食品業轉型基金(Agri-Food Cluster Transformation Fund,簡稱ACT)將把資助範圍擴大至果實類蔬菜、菇類和蝦類等食品,同時把資助頂限從50%增至70%。農業食品業轉型基金旨在鼓勵農場業者採用先進農業技術,建立研發能力,以實現在2030年生產足夠農產品滿足新加坡本地人口三成營養需求的「30·30願景」。

截至2021年底,新加坡食品局收到32份申請,八份已獲批准,其餘的仍在評估中。新加坡政府也呼籲消費者支持新加坡產農產品,以鼓勵農場業者提高生產力,從而加強新加坡的糧食保障。新加坡食品局已推出三種標籤,幫助消費者更好地識別新加坡產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