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6月3日報導,跨境電力交易所仰賴的「再生能源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下簡稱REC)目前標準各異,難以推動業界抵消碳排及更有系統地推進環保工作。為此,新加坡計劃制定一套架構,為統一電力市場外的跨境電力交易REC提供可遵循的標準,進而推動跨境電力項目的發展,以及支持東協電網的建設。
二、 REC是一種能源採購選擇,證明持有者擁有由再生能源產生並輸送到電網的1 MWh零碳電力。再生能源係指使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能及生物質能等生產的再生電力,或由「綠色能量」發電廠產生的電力。為推動能源轉型以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企業可以透過購買「再生能源證書」來抵消耗能碳排放,每單位的REC相等於抵消1 MWh的碳排放。
三、 不過,統一電力市場以外的跨境電力交易REC,目前尚未得到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及RE100等國際機構認可,因此企業難以利用該憑證來抵消「範圍二」(Scope 2)碳排放(指企業因外購電力、蒸汽、供熱或製冷而間接造成的排放量)。「新加坡貿工部」(MTI)刻正與利益相關者接洽,就跨境電力交易的REC架構進行商議。
四、 新加坡目前約有四成的碳排放量來自能源領域,要達成最遲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推動低碳電力進口是促進能源領域去碳化的重要槓桿。星國早前有條件批准從澳洲進口1.75 GW低碳電力項目,由SunCable帶領的「澳洲與亞洲電力鏈接」(Australia-Asia PowerLink)項目,擬議建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及最長的海底電纜為新加坡供電。
五、 該項目計劃在雪梨的鮑威爾斯溪(Powell Creek)建造巨型太陽能發電場,透過長約4,300公里的海底電纜,將1.75 GW的再生能源從達爾文,途經印尼送至新加坡,可滿足星國9%的電力需求。此外,星國亦將從柬埔寨、越南及印尼進口電力,倘一切順利落實,星國在2035年後總共進口7.35 GW的低碳電力,將超過6 GW的原定目標。
六、 東協電網的概念始於1997年,然而相關討論持續近30年後仍無明顯進展。東協電網將有利於優化東協成員國之間能源的分配,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以及電力供應與負荷中心相互配合,進而降低整體能源系統的成本。東協電網建成後,各國可參與同個能源市場,並促進區域能源合作與經濟整合。
七、 受訪學者指出,由於國際機構不承認統一電力市場外的REC,企業因此難以推動環保,導致跨境電力交易長期受阻。此外,不同國家的再生能源種類及品質各異,因此急需擬定共同架構以統一標準。REC統一架構一旦落實,透過協調規則與程序來增強多邊電網的相互操作,並在東協電網啟動後促進低碳電力流動,強化區域能源供應穩定,東協國家將可更有效地實現集體氣候目標。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