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6月24日報導指出,隨著「柔星經濟特區」(Johor-Singapore Special Economic Zone,簡稱JS-SEZ)進入實質推動階段,馬來西亞柔佛州2025年第1季批准投資額達301億令吉(70億3,0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新加坡客戶提交投資意向書(LOI)的金額為7億900萬星幣(5,500萬美元),涵蓋再生能源、醫療與製造等領域。
二、 馬來西亞柔佛州務大臣翁哈菲茲出席「柔星經濟特區論壇」時指出,設於該特區的「柔佛馬來西亞投資促進中心」自成立以來,已接獲57項潛在投資詢問,總值達26億1,800萬星幣(20億3,000萬美元),其中6個項目已落實,總額達16億7,000萬星幣(12億9,000萬美元)。該中心已成功將審核程序縮短至最快一天,預計全年投資總額有望突破600億令吉(140億1,000萬美元)。
三、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表示,星、馬兩國將合作透過合理薪資與聯合產業政策吸引技術人才回流,培育屬於東協區域的「小華為」、「小三星」或「小臺積電」。兩國可引進類似「馬來西亞數位經濟配套」(Malaysia Digital)機制,吸引新加坡的數位與創新人才在柔佛生活與工作,並透過區域交通如星柔地鐵(RTS)及執照相互認證制度,實現人才跨境流動。
四、此外,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ACCCIM)及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IRDA)亦呼籲,將「在地化程度」作為上述經濟特區評估指標之一,以推動更多星柔合資企業及技術轉移合作。真正「在地化」不僅有利於中小企業,亦能加強在地企業面對地緣政治變化的抗壓力。包括戴森(Dyson)、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等外資企業已在新加坡及柔佛展開「雙點佈局」,強化產業鏈合作能力,成為「柔星經濟特區」能否現實成功吸引下一波技術投資的動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