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加坡國務資政暨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本(2023)年10月16日於第8屆「新加坡國際網路週」(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yber Week)開幕晚宴中,以「數位領域所面臨的信任危機」為主題致辭表示,面對全球網路安全局勢及網路威脅的持續變化,數位領域正面臨三方面的信任危機,包括:
(一) 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危機:隨著國際局勢持續動盪,具排他性傾向的群體增加,各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封鎖彼此的網路服務、軟體與硬體。國際貿易、投資流向及供應鏈受地緣政治驅動,國際間存在競爭凌駕於合作的風險。即使在和平時期,各國亦存在透過網路營運來破壞服務,利用網路間諜活動來獲取資訊優勢的行為,不僅干擾必要的大眾網路服務,亦破壞彼此的信任。以網路犯罪為例,犯罪者與受害者未必處於同一司法管轄區,而各國在因應跨境網路犯罪方面的能力有限,各國倘無以信任為基礎即難實現相互合作;
(二) 政府與科技行業間的危機:國家安全、國防及社會治理問題為政府的專屬領域,但大型科技公司對經濟及社會的影響力已達前所未有的程度,被賦予極大的自由度卻鮮少受到監管。科技巨頭受商業考量驅動影響,利益可能與國家或公共利益相左,因此需相互尊重,並以建設性的方式制定政策與法規;
(三) 公眾對數位領域的信任危機:至2030年,東南亞地區數位經濟預計將成長5倍,達1兆星幣(0.73兆美元)。但網路安全供應商報告稱,2022年全球勒索軟體事件增加13%;網路安全局收到的星國網路釣魚詐騙案件從2021年至2022年增加一倍多,達約8,500起。不道德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將使民眾懷疑數位領域資訊的真實性,而數位領域已飽受假新聞及虛假資訊干擾,倘公眾對數位領域失去信任,用戶可能不願進行數位交易,將無法從使用數位服務中獲得便利,經濟因此被迫放棄提高生產率及新興服務帶來的成長。
二、 聯合國裁軍事務高級代表中滿泉(Izumi Nakamitsu)於上述開幕晚宴致詞表示,信任是集體安全體系的基石,亦為這個時代的重要挑戰。為了國際和平與安全,對於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與威脅,各國應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慧及制定必要的原則,並共同展開國際對話。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