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廠商合作建立試點回收廠,利用果皮提取廢棄鋰電池中的貴重金屬製成新電池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3)年3月29日報導指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與星國電池回收暨處理公司Se-cure Waste Management(簡稱SWM)合作建立試點回收廠,利用果皮等廢料處理鋰電池,從中提取可再回收利用的貴重金屬,製成新的電池,並擬將該技術商業化。
二、    上述技術係於兩年前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轄下CEA循環經濟研究中心開發,目前該試點電池回收廠,可處理2,000公升廢棄電池材料,透過柑橘等果皮廢料溶劑,提取鈷、鋰、鎳及錳等金屬,該等金屬是製作鋰電池的重要電極材料。
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鄭祖仰副教授表示,上述技術獲得星國國家環境局(NEA)補助,符合「環境服務業工業轉型藍圖」的要求。透過與業者合作,能將實驗室成果帶入工業領域進而商業化。擴大生產規模亦有助於優化流程,提高廢棄電池中貴重金屬的提取率,減少提取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料。
四、    SWM公司總經理吳耀坤指出,由於上述研究需大量不同種類的電池原材料,才能更佳提升技術及安全系統,因此目前主要依賴進口廢棄電池材料及果皮原料。未來鋰電池市場需求極大,因此從小養成民眾的回收環保意識,培育相關領域人才非常重要,可使星國具備獨立處理廢棄鋰電池的能力,進而在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力。未來該公司將向政府申請土地,興建新工廠,除了擴大生產規模,亦將提供中小學生參觀工廠之機會,提高其對電池回收環保領域的認識。
五、    目前,全球廢棄鋰電池被有效回收不足5%,隨著電動車產業發展,預計至2030年,廢棄電池數量將達1,100萬噸,有效回收電池中的重金屬可發展成商機。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