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本(2025)年6月9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由於星國出口商在美國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搶先出貨,促使出口貿易大增,進而造成新加坡2025年5月外匯儲備上升至2022年3月以來最高,達5,181億星幣(4,020億美元)。
二、 東方匯理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陳達德認為,推動新加坡近期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 貿易順差表現強勁,尤其在美國發動關稅戰後,出口商紛紛搶先在關稅實施前出貨。例如,2025年4月星國出口成長,遠超過進口成長;
(二) 星幣過於強勁,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為防止星幣漲勢過猛,進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賣出星幣、買入美元等外幣;
(三) 財政盈餘、外國遊客帶來的收入及外國直接投資增加等。以外國直接投資而言,自2024年第2季的429億星幣(332億8,000萬美元)上升至2025年第1季的596億星幣(462億4,000萬美元),增幅達39%,反映新加坡依然是一個具吸引力的投資中心,推動東協區域貿易,尤其全球投資者因關稅問題,尋求將部分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市場之際,星國戰略地位益顯突出。
三、 除了貨幣,黃金亦是新加坡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依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數據顯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25年第1季減持黃金4.85噸,減持量在全球央行中僅次於烏茲別克(Uzbekistan)的14.93噸。
四、 澳新銀行(ANZ)亞洲研究主管吳勤力表示,自2024年第2季以來,儘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連續4季減持黃金儲備,但整體外匯儲備仍持續增加,部分原因是該局為確保星幣名目有效匯率維持在政策區間內,對星幣進行干預。另,星國持有的非美元資產升值,亦帶動外匯儲備增加。
五、 馬來亞銀行(MayBank)分析師潘偉權指出,美國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不僅造成全球經濟放緩,亦使投資者對美元信心下跌。減少持有美元資產的趨勢正在加速,新興市場資產因而受到青睞。在「去美元化」帶動下,使東協地區央行外匯儲備增加。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