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究人員及新創公司發現利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廢棄的豆渣,可以製作出各種口味的植物沙拉醬,也可以製成健康的植物蛋白魚丸。這些「變廢為寶」的創新食品不但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也可以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垃圾,推動食品製造業的永續發展。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於2023年11月28日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Republic Polytechnic)舉辦的食品製造業永續論壇上宣布,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推出永續發展手冊與課程,從優化資源、重視副產品升級循環,以及採用永續包裝三方面,促進本地食品製造商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首先,當局鼓勵食品生產企業透過審查生產流程,以及投資高能源效率的設備和解決方案等,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時也節省營運成本。在食物廢棄物方面,鼓勵食品製造商將食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或剩餘產品升級循環,例如剩餘的麵包、水果、蔬菜等可轉化為植物乳酪、無豆咖啡、益生菌飲料與麵條等創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和永續食品的新需求。
此外,手冊也建議食品製造商減少產品包裝,使用可回收或可持續的包裝,吸引注重環保的消費者,也能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做好準備。
廠商參與課程可獲評估工具包及一對一諮詢
另一方面,新加坡企發局和新加坡食品廠商聯合會將為食品製造商推出課程,向他們介紹永續發展的理念,並提供相關的支援。參與課程的廠商將獲得永續發展評估工具包,並接受一對一諮詢。首個課程預計2024年第一季開辦,當局將資助符合資格的企業70%的課程費用。
研討會現場有不少食品生產與製造商參與。2022年成立的新創公司麥克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Mycosortia),利用豆渣製作植物性沙拉醬,推出原味、泡菜、菠菜、番茄與蔥蒜的不同口味。
創辦人耿安利(58歲)指出,市面上販售的沙拉醬通常含有雞蛋、人工增稠劑與人工食品添加劑等,她希望能讓消費者享用更健康天然、成分更簡單的調味料,而不同的口味都源自於蔬菜。
豆渣是豆類食品如豆乳和豆腐等製作過程中的副產品,是本地常見的廚餘。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應用科學系研究人員冉昕立(29歲)利用豆渣研發了一款植物蛋白魚丸。她說, 魚丸是最受新加坡人歡迎的加工食品之一,在餐廳與熟食中心都相當普遍,然而許多魚丸含有大量澱粉、糖與鹽分。
冉昕立四年前開始對植物性食品產生興趣,如今她成功利用豆渣做成魚丸,希望可以讓消費者在購買魚丸時多一種健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