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業盼美國關稅政策儘快明朗,以便及時調整價格、供應鏈及因應策略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7月9日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於7月7日宣布將對14個國家徵收25%至40%的對等關稅,儘管實施日期延後至8月1日,但新加坡企業普遍表示,盼關稅政策儘快明朗,以便及時調整價格、供應鏈及因應策略。
二、    「新加坡製造商總會」(SMF)會長陳展鵬指出,儘管新加坡並未直接受到最新一輪關稅上調的影響,但商界人士皆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目前多數星國企業仍在觀望中,不敢輕舉妄動。在全球高度互聯的製造業生態中,任何一環受到干擾皆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此發展趨勢凸顯當前國際貿易環境的脆弱性。
三、    陳會長表示,此波關稅使企業對成本競爭力、供應鏈中斷,以及區域戰略布局產生更深層次的擔憂,雖然實施日期再次延後,但貿易措施的不可預測性,使企業對進行大規模投資持謹慎態度,紛紛積極探索替代市場及改變生產策略,以對沖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四、    對於「星柔經濟特區」(JS-SEZ)是否會受影響,陳會長認為,鑑於長期存在的跨境製造業合作效應,該特區仍為前景光明且基本面強勁的計畫。然而,倘馬來西亞出口美國的產品被徵收25%關稅,可能會使投資者更加謹慎,尤其是非常依賴對美貿易的產業。
五、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ASME)會長洪煜指出,中小企業瞭解川普做事的風格有很多「火花」,因此皆在等待其最終結果。自本年4月初美國宣布將實施對等關稅以來,一些在受關稅影響地區設生產線的中小企業,已開始著手準備因應措施。不過,由於談判結果尚未明朗,多數企業仍持謹慎態度,刻正評估原產地規則、進行市場調研,並計畫在政策最終確定後再做出具體行動。
六、    新加坡成衣製造商「星綸控股」(Sing Lun Holdings)總裁李堅輝表示,盼美國關稅政策儘快明確,才能開始做投資設廠或併購的調整。目前市場尚未出現漲價現象,但無論最終關稅是10%或更高,企業皆難以吸收超過10%的成本漲幅,因此該成本遲早會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導致通貨膨脹上升。
七、    李總裁指出,在高度不確定的貿易環境下,今天是關稅較低的產地可能明天就變成最貴的,因此以價格取勝並非長久之計,企業應專注於創新與產品上市速度,以建立更具韌性的競爭優勢。此外,李總裁認為,「星柔經濟特區」並不只是為出口美國的廠商而設,美國僅為其中一個可能的出口市場,因此該特區仍提供很好的機會,讓新加坡企業將生產與後端業務遷移過去。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