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人力部」(MOM)本(2025)年5月28日發布的「2024年薪資報告」數據顯示,由於去(2024)年星國經濟成長高於預期,帶動獲盈利的企業為員工加薪。受聘於同一雇主至少一年的星國公民及永久居民,包括雇主繳付公積金(CPF)在內的整體薪資增幅,從前(2023)年的5.2%,增加至去年的5.6%;實際薪資增幅則達3.2%,為新冠疫情以來最高,亦高於通膨率(2.4%)及前年0.4%的實際薪資增幅。
二、 前揭報告其他重要內容綜整如下:
(一) 儘管整體有盈利的企業居高,但年比稍減至80.8%,且各領域盈利表現不一。其中,房地產服務、建築及批發貿易領域等有盈利的企業數量減少,但製造業領域則增加。不過,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下,製造業及批發貿易等依賴貿易的產業,預計未來一年有盈利的企業比率將會下降;
(二) 企業盈利表現良好,更多雇主願意為員工加薪。去年有78.3%的企業調漲雇員薪資,該數據較前年的65.6%顯著增加,但平均漲幅則從前年的7.2%略減至6.6%;
(三) 去年18.5%的雇主沒為員工調薪;有3.2%雇主為員工減薪,較前年的6.5%少,減薪幅度則從6.2%降至3.6%;
(四) 去年各個產業及不同級別的雇員皆取得薪資成長。其中,非管理層或非執行級別的基層雇員增幅最高,達5.8%;初級管理層加薪5.6%,較前年的6.3%略有減少;
(五) 在招聘、解僱、升遷及人力資源方面有決策權的高級管理層,薪資漲幅則是5.1%,年比增加0.5%;
(六) 整體來看,不同的產業薪資增幅不一,行政及支援服務(8.7%)、金融服務(6.7%),以及社區、社會與個人服務(5.7%)等3大產業的加薪幅度高於全國水平。建築、運輸與儲存、零售貿易及住宿業的增幅則皆為5.5%。
三、 人力部自去年11月至本年4月向超過6,000名聘請至少10名雇員的新加坡雇主展開調查,這些企業共計聘請接近59萬名任職至少1年的全職居民雇員。人力部表示,去年勞動市場持續緊縮,加上通膨放緩,讓實際薪資增幅提高。政策因素如「漸進式薪資模式」,以及聘請外籍員工的企業,須提供星國員工1,600星幣(1,237美元)最低薪資的要求,亦促使較低收入雇員薪資上漲。
四、 不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帶來的下行風險,已對企業信心造成壓力。根據人力部本年3月的調查顯示,企業因地緣政治及貿易緊張局勢持續,未來3個月計劃為員工加薪的企業,從去年12月的32%減至22%。人力部預計,本年的名目及實際薪資增幅將雙雙趨緩,企業將採取更謹慎的做法,尤其是與貿易相關產業的企業,但某些產業仍有人力需求,例如諮詢、醫藥及社會服務等。
五、 根據求職平臺Jobstreet by SEEK早前公布的「2025年招聘、薪資與福利報告」顯示,去年有近八成的公司給員工常年加薪,其中超過六成的加薪幅度介於1%至5%,表示有更多雇主採取積極措施優化薪資策略,並持續透過結構化及更具競爭力的薪資政策支持員工成長,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包括設定薪資基準、調整福利及更新薪資結構,以保持競爭力及留住人才。
六、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助理秘書長朱倍慶5月28日於臉書貼文指出,儘管人力部的報告數據趨向良好,但如今經濟情況已有所變化,與去年的強勁表現相比,本年薪資成長或將放緩。職總將與勞資政夥伴共同協力,持續倡導提高雇員薪資、支持企業轉型,確保在因應本年的不確定性時,不讓任何雇員掉隊。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