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歐美 工研院助台廠打入衛星供應鏈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中國時報

工研院昨與美歐SES、Mangata Networks、Inmarsa等三大衛星營運商簽署台灣衛星產業協作平台合作MOU,藉此讓台廠打入國際供應鏈。(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昨與美歐SES、Mangata Networks、Inmarsa等三大衛星營運商簽署台灣衛星產業協作平台合作MOU,藉此讓台廠打入國際供應鏈。(工研院提供)


台廠打入國際衛星產業供應鏈有望!工研院昨與美國、歐洲三大衛星運營商簽下合作備忘錄,請其加入台灣衛星產業協作平台,藉此平台媒合台廠成為國際衛星大廠供應鏈夥伴,以此打造台灣成為衛星製造產業基地。 

近年低軌衛星蔚為風潮,國際衛星運營商正朝開發多軌道衛星系統前進,後續龐大商機備受矚目。經濟部昨在南港舉辦「太空產業國際合作論壇」,探索全球多軌道衛星應用趨勢與機會。

根據國際顧問公司麥肯錫報告,預估2025年全球衛星物聯網產值將高達5600億到5800億美元,需求不斷成長。工研院先前已成立「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有100多家廠商會員,廠商能量都在,只是需要一個推手,將其推向國際衛星市場。

工研院產服中心業務經理吳心如表示:「工研院就是定位自己為一個系統整合商角色。」為此要帶頭成立台灣衛星產業協作平台,扮演鏈結角色,媒合好的台商打出去。

工研院昨在論壇中,公開與美國知名衛星運營商Mangata Networks、歐洲衛星電信大廠Inmarsat與環球衛星公司(SES)等三家簽署合作備忘錄,邀其加入此產業協作平台。

Mangata Networks表示,公司積極投入多軌道衛星應用開發,並掌握獨特的高軌道衛星與中軌道衛星系統,期盼未來成為台灣衛星產業的重要夥伴。

吳心如表示,台灣沒有發射衛星,沒有自己的衛星運營商,我們的機會在融入國際大廠的供應鏈體系中。

台廠可切入產業主要在「地面設備」,像是用戶終端機、相位陣列天線、波束成形晶片等。台灣半導體很強,是最大的基點,可配合國外大廠的需要,找到出海口。

吳心如形容這次MOU的簽訂是「試水溫」,平台成立後,可介紹台廠給國外衛星運營商,將來這些運營商落地後會衍生許多應用服務,這個我們也有施作利基點,例如提供場域驗證等。除了這三家,她說以後還會繼續找更多國際衛星運營商簽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