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週刊電子報(Der Spiegel):
Atomausstieg: Mehrheit der Deutschen hält Entscheidung für falsch - DER SPIEGEL
文號:1134040053號
根據德國入口平臺網站Verivox的調查,51.6%的受訪者認為逐步淘汰核能是項錯誤政策。僅28.4%的人認同廢核。另約五分之一的人對此仍不置可否。
德國係在一年前(2023年4月15日)關閉最後剩餘的3座核電廠:伊薩2號(Isar 2)、埃姆斯蘭(Emsland)以及內卡維斯特海姆2號(Neckarwestheim II),但是對於這項決定的批評至今從未停止,以上民調結果亦確實反映,仍有超過一半的德國人反對全面退出核能發電。尤其在前東德地區,反對廢核的比例比西德地區人民要高得多。
Verivox於該入口網頁公布的問卷,共有1,019名年齡在18歲至79歲之間的民眾接受調查提問。雖然接受調查人數不算太多,但也部分印證整體情況。稍早德國RTL電視台的趨勢晴雨表,也反映類似的調查結果。RTL電視台的調查顯示,58%的德國人認為逐步淘汰核能是錯誤的。尤其在前東德地區,此一比例甚至達到78%。
在退出核電一年後,德國聯邦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綠黨)在X平臺發布短片,表示對這項政策決定的結果感到滿意。渠稱「自始至終德國電力供應安全均完整得到確保。同時,目前電價再次大幅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減少」。H部長認為,從這些方面來看,抹黑廢核政策純屬無稽。
不過,X社群媒體上網友對Habeck部長貼文的反應主要是負面的。網友的留言包括:德國的核電是爛核電,但是電力不夠就從法國進口,難道法國的核電就是好核電嗎。世界正在嘲笑德國,放棄廉價的核電,偏愛花大錢買天然氣。另一個網友則將逐步淘汰核能描述為「毫無意義的破壞工作」。
自德國最後一座核反應爐關閉以來,能源市場已發生不小的變化:根據Verivox網站的數據,消費者的平均電費支出下降17%。以一個用電量為4,000度的家庭而言,在2023年4月支付的電費為1,703歐元,而一年後的現在,降為1,412歐元。
不過,經濟學權威學者Veronika Grimm堅信(註:伊現仍擔任紐倫堡工業大學教授、並身兼「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之政府經濟顧問),如果當初3座反應爐沒有關閉,消費者物價指數只會更低。Grimm教授於接受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表示,如果德國還保留核電,電價應該還會更低廉。根據她的推算,如果仍有核電支持,德國電價平均會再低個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目前只是剛好天然氣價格降低而已,否則電價恐怕更貴。
除了發電成本之外,許多反對退出核電的德國民眾也批評,德國2023年進口電力,係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出口電力。據聯邦經濟部的數據,2023年進口電力總計118億千瓦時,即全德總用電量的2%。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