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IMD世界競爭力排名中持續滑落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https://www.handelsblatt.com/politik/deutschland/imd-studie-wirtschaftsstandort-deutschland-faellt-weiter-zurueck/100046096.htm

文號:1134060044號

 

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頃公布之「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德國經濟幾乎在所有評估指標都出現退步。然而,儘管經濟表現下滑,但這並不代表德國的經濟前景一定會繼續惡化。

 

德國在此次受評比的67個國家中排名第24名,較去年退步2位。新加坡位居第一,其次是瑞士及丹麥。排名在德國之前的是以色列(第22)及盧森堡(第23)。加納、阿根廷及委內瑞拉敬陪末座。

 

IMD的排名不僅評估國內生產毛額(GDP)及生產力,尚包括政治、社會及文化面向,以評估各國在提升本國經濟繁榮方面的表現。排名的依據包括統計數據及對各國管理人員的調查。

 

而德國不僅在總排名上退步,在4大評估指標中的名次也下滑:

 

經濟表現:德國在就業及物價等方面的表現從第12名下滑到第13名,但在全球貿易及國際投資方面有所改善。

 

政府效能:包括稅收政策及公共財政。德國排名從去年的第27名退步到第32名。

 

企業效能:包括企業財務及管理實務。德國從去年的第29名滑落到目前的第35名。

 

基礎建設:包括基礎、技術及科學基礎設施。德國在這項指標的排名從第14名下滑到第20名。

 

IMD並非唯一對德國進行評估的機構。例如,位於慕尼黑的Ifo研究所在5月就不斷地對德國工業的競爭力惡化發出警告,Ifo的另一項調查顯示,180位經濟學教授對德國的國際競爭力評分僅有3.4分(滿分為6分)。

 

然而,其他研究也指出,德國的經濟地位並非無法挽回。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學家則對造成德國經濟疲軟的結構性因素提出批評,但認為如果政策面得以進行改革,德國仍可以解決經濟上問題。

 

整體而言,德國政府透過《成長機會法》等措施來扭轉這一趨勢,這項減稅措施預計將為企業帶來數十億的稅收減免。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