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國大陸預製菜方興未艾,或將爆發式增長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疫情之下,預製菜更是受到很多中國大陸消費者的歡迎。2021年,“每日優鮮”預製菜銷量同比增長超過 300%。“盒馬”管道的預製菜銷量也實現了同比 345%的增長。資料顯示,2019年-2021 年,中國大陸預製菜市場規模從2445億元人民幣增加至 3459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速為18.94%。專家預測,2023年中國大陸預製菜市場規模將超過五千億元人民幣,到2026年大陸預製菜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7萬億元人民幣,龐大的潛在市場需求促發資本湧入預製菜行業。

今(2022)年4月以來中國大陸多地出現疫情反彈情況,疫情也加速了預製菜的發展。疫情對餐飲堂食有較大影響,使得家庭場景用餐頻次增加,加速了預製菜滲透率的提升。專業機構調查資料顯示,僅京東超市就上架預製菜5000種,京東超市預製菜成交額同比增長156%。同時,京東超市也在各電商平臺中率先宣佈把預製菜納入戰略扶持品類,在銷售資料、頻道流量、活動IP、全管道、市場投入、冷鏈物流等6個方面實施扶持舉措,從而在未來三年扶持20個銷售超過億元人民幣的預製菜品牌,5個銷售超過五億元人民幣的預製菜品牌。

與此同時,一些電商平臺也加大了預製菜的供應力度。“五一”假期期間,美團聯合北京176家餐飲品牌門店,提供品種多樣的預製菜供給。同時,考慮到市民在家做飯的需求,美團買菜還提供了近百種預製菜線上銷售,涵蓋即食、即熱、即烹等多個類型,包括熟食滷味、家常快手菜、餐廳大菜、西餐菜品及火鍋套餐等多個品類。據盒馬鮮生資料統計,“五一”假期期間,北京地區單量相比假期之前增長超過30%,預製菜銷量環比上漲500%。

資料顯示,全中國大陸現存預製菜相關企業 6.67 萬家,預製菜在家庭端消費還處於發展初期,滲透率水準仍較低。據調查,51%消費者的購買頻次仍僅有1-3 次,購買頻次低。但隨著消費習慣養成,以及未來預製菜品類不斷豐富、口感不斷提升,消費者平均購買頻次預計會有進一步提升。目前,中國大陸預製菜主要價格在30元人民幣,與外賣、 部分方便速食價格帶接近。根據專業機構資料顯示,預製菜 45.7%的消費者來自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占比則分別為19.8%、16.4%。一線城市中,消費者經濟實力較強,且工作節奏較快,對於快速備餐需求更強,71.9%的消費者購買預製菜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時間,但是也會兼顧美味、健康等因素。

為構建中國大陸預製菜品質安全監管規範體系,對規範預製菜發展、提升預製菜品質及食品安全水準,中國大陸《預製菜》團體標準密集發布,標準明確規定了餐飲消費場景下的預製菜定義、原輔料要求、標籤、包裝、貯存要求等,並將預製菜明確分為即食 / 即熱預製菜、即烹預製菜和預製淨菜三大類,預製菜行業也將逐漸走向標準化,也讓各大相關企業在抓住市場機遇的同時面臨著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