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發生過程跟結果一樣重要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工業4.0是未來趨勢,但仍只有部分製造商採用,如何讓更多製造商開啟工業4.0的大好機會,數位製造服務供應商Proto Labs工業4.0部門負責人Stephen Dyson提供第一手建議。 據Engineer Live報導,工業4.0引發熱烈回響,透過數位製造、機器人和自動化來開啟新機會,卻也為大部份製造商帶來煩惱:既然數位製造和自動化是未來趨勢,該如何部署於整個機構? 連網製造流程以高階自動化和機器人為基礎,帶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品質和效率,開啟全新的商業模式,例如企業服務化(servitisation)和訂單式生產(BTO),但工業4.0的討論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在結果打轉,卻忽略過程。 從目前的商業模式轉型到未來的數位製造和高度自動化,這段過程不僅影響製造現場,也會改變整個產業和供應鏈。工業4.0並非全新的製造方式,而是採用新方法來管理供應鏈。工業4.0可望縮短從設計到交貨的時間,況且講究隨選生產和大量客製化,無論製造商的規模大小,皆有機會提升競爭力。 傳統價值鏈從工廠、批發商、零售商到消費者,每一個階段都受制於大量的存貨,但數位連網有助於緩解這個問題。如今顧客可直接訂購產品,跟線上產品設計工具和線上企業資源規劃(ERP)接單系統互動。一旦製造商收到訂單,就會自動開始製造和滿足消費者需求。 然而,部分製造商不願面對現實,以為工業4.0只是一時熱潮或天方夜譚,但最後倒霉的會是自己,畢竟工業4.0確實正在發生。 舉例來說,Proto Labs採用高階3D列印、電腦數值控制(CNC)工具機、射出成型技術來製造零件,幾天內即可完工,因此成為全球原型訂製和少量零件製造最快速的供應商,以前所未見的飛快速度,為全球產品設計師和工程師服務。 Proto Labs線上自動報價系統,以專利軟體為顧客即時報價。設計分析只要花數小時,而非數天。無論顧客身處於伯明罕、班加羅爾或布里斯本,皆方便使用Proto Labs的服務。 這些服務顯然有別於傳統商業模式和傳統價值鏈,有賴企業砸重金進行系統整合。企業要更新後勤系統,研發直接面對顧客的網路應用程式(App),資料分析也格外重要,因此需要招募新的人才,傳統製造能力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數位製造、機器人、自動化等專業。 資料來源: http://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id=0000506896_5747w60blwv7am512rb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