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推動全球經濟冷戰 台灣企業如何重塑韌性競爭力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2025年7月9日下午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及外貿協會新竹辦事處主辦「迎戰川普2.0來襲:企業於反全球化浪潮下的挑戰與機會」研討會順利展開。現場邀請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白宗城前理事長分享企業如何在不確定的全球環境中重新設計供應策略,吸引啟碁科技、廣化科技、明泰科技、群燿光學等科技電子、精密製造及貿易產業近40位業界代表共襄盛舉。

川普前一任期的中美貿易戰推動企業啟動「CHINA+1」生產分散策略,全球供應鏈逐步走向「一個世界,兩套系統」。雖然全球布局維持「Made in Everywhere」,供應鏈體系已分化為「泛美集團」及「泛中集團」兩大陣營,企業依產品附加價值劃分生產基地,高階產品轉移至北美或台灣,中階產品轉往東南亞與東歐,低階產品仍留在中國,以兼顧成本與風險控管。白理事長指出,歐美定調中國從戰略性「夥伴」變成戰略性「對手」,其基本立場改變對供應鏈產生巨大壓力,在川普1.0時代基本上能調整的企業都已經調整其供應鏈配置。

在中美競爭升溫與全球經濟秩序重塑的當下,「對等關稅」已不僅是貿易談判的籌碼,更成為美國多重戰略佈局的核心。白理事長指出,根據ISM製造業商業調查報告,儘管2025年4月以來,美國製造業需求指標已跌破榮枯線,反映客戶存貨累積、未完成訂單疲弱,供應鏈自第一季以來持續調整,整體需求動能顯著放緩,但川普關稅2.0政策未見鬆動,足見其重視關稅在地緣政治與內部經濟中的長期戰略價值。

川普主張的關稅政策,實為一箭三鵰:針對中國施壓、促進美國製造業回流、同時挹注國內財政以舒緩債務壓力。這背後反映的,不僅是對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回應,更是面對中國經濟及軍事權力挑戰的整體戰略。

白理事長強調,川普2.0預示全球化的黃金年代已難回頭。儘管高關稅政策傷害本國經濟與國際投資信心,但關稅已成為無法輕易戒除的「政策鴉片」,未來將持續牽動政治穩定與就業平衡。就算川普任期結束,也要有全球逐步邁向「沒有美國的未來」的準備,未來區域協作與單一市場將取代舊有的全球整合體系,開啟新的經濟冷戰時代。台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如何在區域供應鏈佈局運用模組化能力更加靈活,對應反全球化下的「分散市場」快速調配產能。靈活布局與多元供應鏈思維,是當代企業邁向韌性與永續競爭力的關鍵。

貿協新竹辦事處特於活動中場介紹AiEZ TRADE 智慧貿易平台及台灣經貿網,歡迎業者運用貿協AI貿易服務強化數位行銷;與會業者表示獲得全球市場趨勢與實用的數位服務資訊建議,對行銷海外市場十分有幫助。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