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汽車製造商與中國汽車製造商進行價格競爭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汽車製造商在大陸市場上正超越國外汽車製造商,尤其在電動車上。兩者正進行價格戰,從而對已落後的外國汽車製造商造成壓力。

特斯拉於2022年底及2023年初發起價格戰,挑起全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東風汽車集團及湖北省政府正共同為部分汽車提供高達約13,000美元銷售折扣,此象徵東風與Stellantis集團合資生產的汽油動力雪鐵龍(Citroën)C6的折扣高達40%;中國電動車公司比亞迪及外國汽車製造商福斯及福特等正削降車價。

中國乘聯會(China Passenger Car Association)指出,中國汽車市場在2023年前2個月銷售量較上年同期下降近20%。主要原因是汽油車銷售量比去年下降約30%,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之新能源汽車,雖然於1月及2月成長約23%,惟成長速度最近放緩。且電動車補助及購車稅減免在去年底到期,因此許多買主可能提前購買。另將於本年7月生效之更嚴格排放標準,亦可能促使汽車經銷商將舊車型賣掉。

全面降價現象可能將降低汽車製造商的利潤。大多數中國汽車製造商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左右已下跌,例如,自2023年1月底以來,東風汽車港股已下跌近四分之一。長城汽車同期下跌20%。此外,進行中的價格戰亦對合資的外國汽車製造商造成壓力。儘管中國已成為其利潤豐厚的市場,惟隨著中國電動車銷售量飆升,外國汽車製造商已喪失市場占有率。

中國乘聯會指出,國產品牌本年佔中國汽車出貨量的一半,而2019年為38%。電動車熱潮是主要原因,外國汽車製造商已逐漸失去競爭力。特斯拉目前是中國最暢銷電動車中唯一外國品牌。電動車目前佔中國總汽車銷售量30%左右,其市場滲透率可能將進一步上升。

儘管銷售放緩及惡性價格競爭,將使中國汽車產業迎來艱難的一年,惟幾十年來一直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外國汽車製造商亦面臨著一個更根本問題:在電動車產業上須迎頭趕上,要不然為時已晚。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