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投資鞏固鹿特丹港貨櫃運輸市場領導地位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出處:Het Financieele Dagblad, 2023/08/2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外國投資鞏固鹿特丹港貨櫃運輸市場領導地位

 

荷蘭金融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因為外國公司的新投資,鹿特丹港在短時間內鞏固其作為歐洲貨櫃運輸市場領導者地位。 繼上週 QTerminals 收購鹿特丹貨櫃碼頭 Kramer Group 多數股權後,台灣長榮海運 (Evergreen)亦以 7200 萬歐元收購 Eerste Maasvlakte 的 Euromax 碼頭股權。

 

Euromax 碼頭隸屬鹿特丹港最大的貨櫃碼頭公司 ECT。分析家表示,此為長榮海運一項重要策略投資,符合該公司在全球主要貨櫃港口占一席之地的意圖。

 

儘管長榮海運已是ECT的客戶,但此項投資對碼頭及鹿特丹港有巨大的附加價值,ECT 與港口將因此把貨物綁定至鹿特丹,長榮在安排船舶停靠方面可佔據更好的位置。

 

鹿特丹Erasmus大學專門研究港口及貨櫃業的 Bart Kuipers指出,長榮與QTerminals 的投資顯示,儘管目前貨櫃運輸業下滑,但鹿特丹貨櫃港仍受外國公司青睞。鹿特丹港憑藉其臨海位置及吃水量深,比德國漢堡或比利時Antwerp港更具優勢。

 

QTerminals 也在聲明中表示,所併購的Kramer集團與鹿特丹港 Eerste 與 Tweede Maasvlakte 上的 ECT、APMT 及鹿特丹世界門戶 (RWG) 等主要鹿特丹貨櫃碼頭直接連結,亦使其交易對卡達具策略重要性。

 

Kuipers列出鹿特丹港的擴張計畫, 由於外國對RWG及APMT的投資,其貨櫃容量將從1780萬擴增至2160萬個標準貨櫃(TEU),Euromax等碼頭容納量也可能成長至 2500 萬個標準貨櫃。

 

因此,鹿特丹港的貨櫃容量成長速度將快於競爭對手安特衛普港,後者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新貨櫃港口計畫。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