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耳其安納多盧新聞社(Anadolu News Agency)頃報導旨揭有關土耳其鋰電池產能擴張,三座鋰離子電池工廠預計於本(2025)年下半年投入營運事,重點如下:
(一)總投資規模逾10億美元,產業邁入實質產出期:根據土國電池製造暨供應商協會(PILDER)主席Kadem Usta表示,土國境內預計於本年下半年新增三座鋰電池工廠,分別位於伊茲密爾(Izmir)、科賈埃利(Kocaeli)及伊斯坦堡(Istanbul),象徵該國電池產業由投資階段正式邁入生產階段。據指出,土國去年電池產業投資協議總額已超過10億美元。該國透過本地與外資企業合作,推動電池生產設施投資案,作為推進能源轉型與電動化進程之關鍵行動。電池系統被視為推動再生能源穩定化與支撐電動運輸的重要核心元件。
(二)新設三座工廠產能細節:PILDER 之U主席表示,下列3家企業將於本年下半年啟動營運:
1、Ottomotive(科賈埃利):生產通訊基礎建設電池系統,年產能 5GWh。
2、Reap Battery(伊斯坦堡):開發能源儲存解決方案,年產能5GWh。
3、Maxxen(伊茲密爾):聚焦於電網型能源儲存系統,年產能10GWh。
(三)價值鏈本地化與出口導向並重:U主席表示,該批新投資主要係針對出口市場而設,而非單純滿足內需。渠強調,倘土國盼將產業附加價值保留於本國,其不僅應於國內組裝電動車,更應在地製造電池。這對於土國技術自主而言是不可避免的。渠同時呼籲電動車使用者認知其行為之多重意義表示,電動車使用不僅為個人選擇,更是對國家、地球與自身財務之共同責任。其有助降低能源進口依賴、減少碳排放,並降低用車成本。
(四)成本下降與全球產能倍增趨勢明確:根據數據顯示,
1、全球鋰電池生產規模已自2023年1terawatt-hour (TWh) 增加至2024年1.5 TWh,預期2025年可達2 TWh。
2、電池單位成本方面,自2023年之每千瓦時(KWh)144美元降至2024年之 115美元,預期2025年將降至 100美元。
(五)政策與法規發展帶動投資預期:U主席表示,儘管目前投資略有放緩,惟在電動車產業升溫與儲能電廠法規完成公告後,預期2026年起相關投資將顯著加速。目前約70%電池成本來自電池芯(cell),其餘30%為系統本體。國內企業倘能掌握cell製造技術,將對能源自主與經濟效益具顯著貢獻。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