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美妝市場環境評估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土耳其的美妝市場是中東歐和中亞地區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市場,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30億美元,過去幾年來年複合增長率約在5%到10%之間,預估未來幾年也將持續增長。土耳其由於年輕人口比例的提升,女性消費者對美妝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護膚品和彩妝產品方面;再加上疫情期間加速電子商務的普及,也間接推動了土耳其美妝市場的增長。

土耳其市場上有許多國際品牌如L'Oréal、Unilever、Estee Lauder等,也有本土品牌如Flormar、Farmasi等。這些品牌在市場中競爭激烈,各自擁有不同的市場定位和消費者群體。此外,與全球的趨勢一致,天然或有機美妝產品在土耳其市場與越來越受歡迎,男性護理產品的市場也在擴大,是一個充滿商機的市場。

然而,台灣業者若想進軍土耳其美妝市場,必須審慎評估以下幾點:

法規合規性:土耳其的化妝品行業受到嚴格的法規監管,特別是其法律與歐盟化妝品法規緊密結合。台灣的美妝產品如果要進入土耳其市場,需要符合土耳其的化妝品法規,特別是ISO 22716標準以及歐盟REACH和CLP法規中的要求。這可能需要進行額外的測試和認證,增加了進口成本和時間。

市場競爭:土耳其市場已有大量的國際品牌和本地品牌競爭,特別是一些已經在土耳其市場上建立了強大品牌形象的歐洲品牌,例如:L'Oréal、Estee Lauder、Avon及P&G等等。此外,土耳其崇尚天然護膚產品,位於土耳其中西部城市Isparta,被譽為「玫瑰之鄉」,以其大規模的玫瑰種植和玫瑰產品(如玫瑰水、玫瑰油等)聞名於世並出口外銷至鄰近國家;其他例如月桂及橄欖油香皂等天然護膚產品,在土耳其和國際市場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台灣品牌進入這個市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來建立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

進口關稅和費用:土耳其對台灣化妝品進口徵收關稅和增值稅25%,這些費用可能會影響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相較其他簽訂FTA的國家,例如歐盟、韓國等,台灣美妝產品進口成本更高。台灣企業需要仔細計算這些成本,並考慮是否可以通過本地化生產或尋求其他降低成本的策略來提高競爭力。疫情期間,有位嫁給土耳其的台灣媳婦曾經代理過台灣的TT面膜,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放棄,主要原因是進口關稅加上銷售通路難尋,價格在土耳其完全沒有競爭力。

跨境電子商務關稅和物流問題:土耳其對個人從境外購買的商品若低於30歐元,除了需要按照規定繳納相關稅費外,來自歐盟國家須另徵收30%關稅,其他國家(包括台灣)則需徵收高達60%的關稅。超過30歐元以上之產品,就不歸類於個人消費,必須按照一般規定報關並提供相關認證或檢測報告等。此外,超過30公斤的貨品,也需另加收48%關稅。另美妝產品空運物流屬敏感範疇,因多數為液體、粉狀或膏狀,且成分多為化學成分,多數跨境電商賣家面臨無法將產品順利送達消費者手中之困境。

文化與消費偏好:土耳其消費者的美妝需求和偏好可能與台灣有所不同,法國的L'oreal集團,特別是以Vichy和La Roche Posay等品牌在土耳其是最受歡迎的領導品牌之一,可見土耳其人還是較崇尚歐洲美妝時尚。台灣品牌需要深入了解土耳其消費者的偏好,並針對當地市場調整產品配方、包裝和行銷策略。

物流和分銷挑戰:由於地理距離較遠,台灣企業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和分銷渠道,確保產品能夠順利進入土耳其市場並及時供應。此外,還需要應對潛在的通關延誤和進口限制。

匯率波動風險:台灣企業需要考慮新臺幣與土耳其里拉之間的匯率波動,這可能會影響進出口成本及產品定價策略。

品牌認知度:台灣美妝品牌在土耳其市場的知名度可能較低,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場營銷資源來提升品牌形象並吸引消費者注意。

整體評估,台灣美妝產品進入土耳其市場需要在法規、競爭、成本控制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做出充分準備,否則相較於其他歐洲等免關稅國家較無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