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5月14日報導,「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下稱ACI)亞太及中東區總監巴隆奇(Stefano Baronci)於星國舉辦的「媒體圓桌會議」中表示,亞太地區航空旅遊需求強勁,區域國家如泰國、菲律賓及越南等刻正積極擴建機場,以掌握商機。新加坡倘要保住樟宜機場在全球的地位,第5航站(T5)儘早完工為關鍵。
二、 根據ACI 本年4月15日發布的新聞稿表示,樟宜機場在「2024年全球10大最繁忙機場」中排名第4,較2023年上升一個席位。杜拜國際機場位居榜首,排名第2的為英國希斯洛機場,第3名為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該排名根據機場所接待的國際旅客人次所計算,樟宜機場2024年接待的旅客約6,706萬3,000人次。
三、 2013年,星國時任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中透露,樟宜機場T5預計2020年中期完成。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星國政府宣布原定2020年招標興建的T5項目將暫緩,設計與格局亦將重新調整。直至2022年,星國政府宣布重啟T5發展計劃,預計2030年中期竣工。T5投入運作後,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將達5,000萬人次,使機場總客容量增至1.4億人次,增幅約56%。屆時樟宜機場將成為每年接待超過1億人次的「超級機場系統」。截至2024年,亞洲僅北京、上海與東京等國家有「超級機場系統」。
四、 巴隆奇指出,許多東協國家皆積極發展機場設施,將對樟宜機場帶來競爭壓力。未來10年,亞太及中東區域的機場將投資約2,400億美元(約3,132億星幣)發展機場設施。其中,1,360億美元將用於翻新現有機場,1,040億美元則用於興建新機場。整體而言,這些項目將帶來額外12.4億人次的客運量,以及7,100萬公噸的貨運能力。
五、 巴隆奇表示,跨境航空旅遊將帶來更多收益,發展速度亦較境內航空旅遊快,因此機場需積極增加投資。根據ACI的觀察,較大的航空樞紐一般會透過發展項目,將客運量提高20%至60%。隨著亞太地區飛機起降班次增加,該區域必須具備有效的航空交通管理系統,以及密切的跨境合作、政治意願與信任,除保障安全,亦是避免延誤。
六、 此外,飛機票的價格取決於航空公司的成本,而成本的最大變動因素之一為燃油費,以及地緣政治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因航空公司為避開某些領空而必須繞道,導致飛行時間延長、航空交通擁塞、航班延誤及成本增加。舉例而言,印度航空預計,巴基斯坦倘持續禁止印度航空公司飛入其領空,每年的成本或將因此增加6億美元(約7.82億星幣)。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