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藥業所需活性藥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 66%來自中國大陸,為降低對進口依賴,印度科學暨產業研究委員會(Council of Scienti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最近與煤/石油產業共同研究提高藥用化學品自製率,印度化學肥料部藥品部門(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已列出56項API清單優先推動在印度製造,其中包括用於生產抗生素(Antibiotics)、抗愛滋病(Anti-HIV)、乙醯胺酚(Paracetamol)等藥物的化學成分。
印度政府於本(2021)年2月公布「生產獎勵計畫(PLI)」,針對13項產業提供補助,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以降低對零組件、原物料之依賴,但在藥品製造產業部份,係針對藥品的醱酵(Fermentation)製程而非化學製程提供補助。印度化學科技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主任Dr. Srivari Chandrasekhar表示,科學暨產業研究委員此次與藥品部門及煤/石油產業合作,係針對有機化學及製藥過程所需的基本碳化物(Carbon Compound)部分進行研究,希望印度能完全從頭至尾自行生產這56項API,初步希望在未來2~3年先自行生產其中10~12項,印度過去也曾數次推動API自製,但CSIR係首次共同參與研究。
2017年印度與中國大陸爆發邊境衝突,兩國關係驟降,印度政府便開始注意到過度依賴中國大陸進口問題,去(2020)年疫情爆發後中國大陸實施封城,印度政府顧慮藥品生產可能因而短缺,積極研議提高API自製率。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