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比起IMF時期更艱難」-兩個月內計超過20萬名自營業者倒閉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內需萎縮長期化,導致韓國內自營業者數量在最近兩個月減少了超過20萬人,回到了疫情高峰時期的水平,甚至比199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外匯危機時期還要少。

根據韓國統計廳於今(2025)年3月10日的資料,今年1月份自營業者數量為550萬人,這是自2023年1月疫情後最低點。與2024年11月的570萬人相比,短短兩個月內減少了超過20萬人。

韓國自營業者數量若按年度來看,1997年(590萬人)和1998年(561萬人)的IMF外匯危機時期,2008年(600萬人)和2009年(574萬人)的全球金融危機時期,自營業者數量都高於目前的水平。自2009年起,自營業者數量從500萬人逐漸下降,一直保持在560萬至570萬人之間,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降至550萬人。隨後,疫情結束前的2023年1月降至549萬人,疫情結束後有所回升,但在2024年年底再次大幅下降。

專家分析認為,自營業者數量減少是由於內需疲弱等經濟衰退長期化所致。隨著新冠疫情期間的貸款展期或利息支付延期等各種支援政策結束,內需萎縮仍在持續,許多自營業者未能從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中回升,越來越多的自營業者無法再堅持下去。

自營業者更表示,在營業額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情況下,物價上漲等因素使得營運壓力加大。

根據韓國經濟人協會委託Monoresearch進行的調查,針對500名自營業者的調查結果顯示,自營業者負擔最大的項目依次為原材料及材料費(22.2%)、人工費(21.2%)、租金(18.7%),以及貸款本金與利息償還(14.2%)。

此外,受訪者表示,去年自營業者淨利潤比前一年減少了13.3%。其中,72%受訪者表示淨利潤有所下降,僅28%表示有所增加。此外, 認為今年淨利潤和營業額將會減少的受訪者分別為62.2%和61.2%。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