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將衝擊電子商務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加密貨幣市場在 2017 年的冬天獲得驚人成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們可以從 2017 年的 Google 趨勢看出比特幣在當年多熱門——它是全球新聞類別中第二熱搜的主題,而「如何買比特幣」是搜尋提問類別中第三熱門問題。 但接著,比特幣卻也以同樣驚人的規模及速度一路崩盤,狂掉狂掉 70% 市值。

目前加密貨幣匯率落在 8,000 美元。是不是很耳熟? 它肯定讓你想到另一個震撼科技界和金融市場的超漲超跌——網路泡沫化。


2000 年 3 月 10 日,網路泡沫攀升到最高點。 從此後市場陷入困境,跌舉幾個例子:思科(Cisco)掉了 86%。 在 1999 年成長了 2619% 的高通(Qualcomm)也崩盤了, 他們在當年接下來的幾個月一文不值。

在 2002 年股市探底之前,股票已自最高點蒸發了 5 兆美元的總市值。 在 2002 年 10 月 9 日的低谷時,納斯達克 100 指數跌至 1,114 點,從最高點跌了 78%。

這兩次衰退有重要的相似之處。 想想 1995 年的生活。大銀行經常對於問像「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銀行需要網站?」抱持懷疑的態度。 但到了 1997 年,網路興起,銀行和企業的態度丕變,接著,網路在 1999 年成為海嘯。就像所有海嘯一樣,網路泡沫化給市場留下了一堆垃圾。 但是這項技術留了下來, 所有的銀行和公司都網路化了。,但就像網路泡沫化並沒有讓科技停止進步一樣,比特幣的失勢也無礙區塊鏈技術向上發展的走勢。

區塊鍊是分散而且安全的數位分類帳,我們期待每個行業在未來幾年都採用某種形式的區塊鏈。 Gartner 機構(需要註冊)預測:「到 2025 年,區塊鏈的商業增值將成長到 1,760 多億美元,2030 年將超過 3.1 兆美元。」

由於採用區塊鏈,即將經歷重大轉變的一個關鍵行業就是電子商務。 據 eMarketer 估計,2017 年,零售電商銷售額總計 2.304 兆美元,比前一年高出將近 24.8%。 更有意思的是,行動商務在數位銷售額中高達 58.9%。 這表示透過採用區塊鏈的方式,蓬勃的電商空間已經準備面臨變異。

資訊透過網路達到普及且經歷了網路泡沫化之後,贏家顯然是亞馬遜和其他玩同一套電商規則的同質公司。這類電商業者熬過了網路泡沫化,還自此愈發壯大。現在,隨著區塊鏈主流化,亞馬遜和這群類似的電商業者將經歷重大變異。 這個轉變有兩個主要的驅動因素。

1. 百家爭鳴,而非獨佔

我們都知道,電子商務幾乎已被少數業者瓜分完畢。 現有的業者沒有挑戰者,而改變的代價太大。 放眼看向任何行業,正常來說,只要接近壟斷的情況出現,就會冒出新技術為產業帶來擾動。 2007 年,諾基亞稱霸行動電話。 那時蘋果出現,成為大家最意想不到的擾動者。 同樣,當 IBM 在電腦界稱王時,微軟冒出頭來。 而現在區塊鏈擾動電商空間的時候到了。 區塊鏈技術實質上是去中心化,在不需要中心化權力的情況下確保信任可以被達成。 這也意味消費者被賦予更透明、更多權力。

2. 規範變革

最大的規範變革之一就是歐盟一般數據資料保護規範(GDPR)的成形,該法令於今年 5 月 25 日生效。 這項法令將對區塊鏈技術和電商業者產生衝擊。 無論是 GDPR 還是其他監管規範,電商界的壟斷行為都會受到各種抨擊,新的規範變革將對現有業者產生明確的影響。

這些變化如何幫助市場形勢?

亞馬遜是個好例子。據一家叫作 One Click Retail 的零售數據分析公司報導,亞馬遜有將近 80 個自有品牌。 供應商和製造商在了解亞馬遜的強大之後,將作出不同的反應,這就是擾動亞馬遜壟斷的敲門磚。
顧客對於壟斷的力量越來越有感,他們很有興趣了解產品起源和永續性等。 這將徹底重組電商業者,很多供應商也可能會被淘汰。 對顧客而言,壟斷業者做的價格控制也會成為差異化因素。 提高透明度意味著顧客對自身消費的自覺。
據觀察,一家大公司的基礎往往是在蕭條時期奠定的。 區塊鍊的興起,有可能會對現有的全球電商格局帶來新的風貌。


*本文翻譯自forbes,原文出處請按此

*轉載自:https://gd.taiwantrade.com/news/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