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加州灣區中產置業選擇少 僅四分一樓盤可負擔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美國其他地區相比,在舊金山市灣區工作可能賺取更多收入,但對於中產階級居民來說,這變成一種權衡,越來越意味著必須放棄買房子的夢想。

《舊金山市紀事報》報道,取決於地點和家庭規模,灣區中產階級的年收入約在8萬元至16.5萬元之間,相比全國收入中位數為67521元。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特納住屋創新中心周一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即使在新冠大流行引發競購戰之前,居民收入也不足以跟上飆升的房價:舊金山市於2019年售出的房屋中,僅24%落在中產階級買家負擔得起的價格範圍內。

身處灣區瘋狂房地產市場的人士表示,自從疫情顛覆日常生活後,進入市場的門檻越來越高。潛在買家不得不借現金或搬到更遠的地方。已經擁有房屋的居民也需採取極端措施來保住家園。而那些被拒於門外的人,在房租上花費更多的收入,進而加劇不平等現象,諸如教師等必要人員可能永遠被高價擋在市場之外。

灣區房地產經紀公司RE/MAX Gold Bay Area總裁Tim Yee 表示:「要想在灣區任何地方獲得購買這些房屋的資格,你的平均年收入必須達到23.5萬元。」他坦言:「這太瘋狂了,對於首次購屋者而言,除非他們有非常富有的父母,否則非常困難。」

報告顯示,在2010年舊金山市有47%的待售房屋是中產階級買家買得起的。這個中產階級買家的定義為,收入在當地中位數收入的80%120%者。東灣阿拉美達縣(Alameda)和南灣聖他克拉縣(Santa Clara)的可負擔房屋交易量下降幅度更大,分別從2010年的近70%63%,下降到2019年僅略高於30%

根據特納中心的報告,在1940年至1960年的灣區繁榮時期,平均房屋售價約為1.5萬元,相當於今日的14萬元左右;當時平均月租約為80元,相當於今日的760元。住屋成本與收入基本一致,工廠工人、教師、護士和廚師只需將不到三分之一的收入用於支付住屋開銷。

然而,到了2019年,報告發現,灣區房價中位數徘徊在100萬元左右;39%的灣區中產階級屋主將超過30%的收入用於支付住屋開銷。

對於租屋者來說,負擔甚至更高,導致無法擁有房屋,並將耗盡儲蓄和擴大貧富差距。在2019年大約49%的灣區中產階級租屋者將更高比例的收入用於支付房租。

特納中心政策主任加西亞(David Garcia)表示:「隨著開支繼續上漲,收入卻沒有增加,(擁有房屋)的前景正在縮小。」他看到沉重的壓力將更多的灣區居民推向士德頓(Stockton)等地區,指這已經不僅是沿海地區的問題,可負擔問題加劇滲透到州內更多的郊區和農村地區。

2019年,全加州約有52%的中產階級居民自置物業,低於2000年的59%以上。而且種族明顯差距:加州近三分之二的非裔中產階級家庭租屋生活,而白人家庭的比例為37%,報告將之歸因於少數族裔的平均薪資較低、房屋貸款歧視和昔日種族主義住屋法律的殘留作用等因素。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4-05/%e4%b8%ad%e7%94%a2%e7%bd%ae%e6%a5%ad%e9%81%b8%e6%93%87%e5%b0%91-%e5%83%85%e5%9b%9b%e5%88%86%e4%b8%80%e6%a8%93%e7%9b%a4%e5%8f%af%e8%b2%a0%e6%93%94/4013498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