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水上農業方案出爐 新加坡學生團隊勇闖未來農業新藍海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氣候變遷引發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可耕地持續減少,新加坡一群中學生因此研發出適用於蓄水池或近海水域的水上種植系統,能以永續且高效的方式種植多種作物。

由新加坡教育部與國家初級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新加坡國際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創新挑戰賽於星期四(5月29日)舉行開幕典禮,吸引46所本地學校及18所海外學府參賽。尤索夫依薩中學的中三學生方勢松(14歲)和中四學生杜孟達(Do Manh Dat,17歲)組成一隊,攜水上種植系統參賽。

方勢松受訪時介紹,設計靈感來自能在海浪中保持直立的紅樹林種子。營養液集中於底部,自然形成低重心,輔以石塊增強穩定性,大型六角形底座則提升了抗傾覆能力。

他們展示的為半比例模型,包含約40個種植孔。若以原尺寸放大,可種植約160株作物,佔地僅4平方米,適用於蓄水池、河流和平靜海域。

方勢松說:“為解決傳統塔式水耕系統因高度帶來的遮光問題,團隊採用六邊形排列方式,讓每個系統獲得均勻日照,提升整體光照效率。”適種作物包括果類作物如茄子、小黃瓜、鷹嘴豆和豌豆,葉菜類如芥藍、空心菜和生菜等。

參賽者也將參與學習之旅工作坊及文化交流

這項兩年一度的挑戰賽,旨在讓15歲至18歲學生在STEM領域展開跨領域競賽與合作。比賽強調真實情境與創新思維,鼓勵學生運用科學技術解決現實問題,並提出具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

本屆主題為“重新想像生活:探索新興科技”,鼓勵學生思考科技如何改變未來,同時關注可能帶來的倫理議題。賽事為期五天,至下週一(6月2日)結束,參賽者還將參與學習之旅、工作坊及文化交流。

新加坡國家初院副校長西瓦拉姆(Haresh Sivaram,39歲)受訪時說:“我們希望學生能參與真實、具挑戰性的項目,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踐。同時在團隊協作中激發創意,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他補充,這項賽事源自於2007年的新加坡國際科學挑戰賽。隨著問題日益複雜,團隊將比賽升級為如今強調跨領域融合的STEM創新挑戰賽,並於2023年首辦,今年邁入第二屆。

“我們希望學生能在解決真實問題時建立友誼、拓展視野,享受STEM帶來的共同熱情與文化體驗。”

新加坡國初院二年級生簡瑜慧(18歲)今年擔任籌委會會員。她回憶,兩年前曾負責學習之旅,帶領海外參賽者造訪麥士威熟食中心、濱海灣花園和金沙一帶,藉此介紹新加坡的文化風貌。

「沿途還有任務遊戲,大家玩得很開心。我也因此認識了來自台灣、蒙古等地的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繫。」她說,正是這段難忘的經歷,讓她今年願意承擔更多責任,希望把精彩的體驗傳遞下去。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