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導致馬來西亞物價飆升及糧食供應失衡等問題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社論以「俄烏戰爭,將禍殃馬來西亞」為題,受俄烏戰爭影響,全球經濟各有得失,但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已悄然而至,導致通貨膨脹失控、物價飆漲,以及貨幣大幅貶值,以致失去流通價值。

 

俄烏戰事發生在新冠疫情之後,該疫情導致多項民生產業從原料、生產、運輸至販售,形成供應鏈中斷,進而造成物價顯著上漲。緊接而來的俄烏衝突,因兩國均為主要能源與農產品出口國,戰爭嚴重影響相關物資供應。

 

俄羅斯為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國,2021年中國大陸向俄羅斯購買7,010萬公噸原油,占其出口量之30%、歐盟則占俄羅斯原油出口量之47%;同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2,035億立方米,德國為最大進口國,每年進口量達482億立方米,占俄羅斯出口的23.69%。俄羅斯原油與天然氣中斷後,包括德國在內多個歐盟國家的工業生產和民生用電皆受嚴重影響。

 

倘全球對俄羅斯經濟制裁貫徹到底,必將面對原油與天然氣供需失衡,進而帶動價格上漲,連帶影響各國之困境。馬國為原油與天然氣出口國之一,雖可從價格上漲中受惠,但進口產品因油價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其百姓仍需面對通貨膨脹壓力。至糧食產量方面,俄烏兩國共占全球糧食出口之30%,這個缺口根本無法由其他國家填補。前(2020)年俄羅斯糧食總產量居世界第2,達1.34億公噸,這幾乎是全球15%人口的糧食。而有「世界糧倉」之稱的烏克蘭,2020年農產品出口額達222億美元,占全球總出口量的45%;其中玉米、小麥、葵花油及大豆等為大宗商品,而印度、埃及、土耳其、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及波蘭等,皆仰賴烏克蘭進口。因戰爭影響烏克蘭農作物的春耕播種,而歐美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亦影響其出口,全球糧食危機及價格上漲已無法倖免;接下來的一年情況將更為嚴峻。

 

近數月以來,馬來西亞棕油價格飆漲至歷史新高,造成國內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主因乃全球瘋搶糧食。馬國逾25%的糧食或食品均仰賴進口,當全球糧食供需失衡,這將造成馬國通膨的主要因素之一。

 

馬國棕油價格雖大幅飆漲,但促進油棕果成長的肥料價格亦飆漲數倍,且還嚴重缺貨。俄羅斯係全球最大肥料出口國,占全球15%的供應量。俄烏戰事開打,當全球農民準備春耕之際,俄國卻暫停肥料出口,國際制裁更讓肥料交易十分困難。受經濟制裁的俄羅斯將減少或中斷天然氣供應,歐洲的肥料生產商亦因天然氣價格飆漲而被迫減產或暫停生產,導致全球各主要肥料價格暴漲2至3倍。

 

肥料上漲將直接影響農作物產量及價格。俄烏戰爭雖不會波及馬國,但原油、天然氣、肥料、農作物價格全面大漲,將會在全球形成通貨膨脹的連鎖效應,且最壞時刻尚未到來。屆時馬國將面對惡性通膨,物價不僅以每年數十倍的幅度上漲,且影響層面極廣,馬國亦難以倖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