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於阿爾及利亞海關打擊仿冒品進口的阿爾及利負責人Nawel Necib表示,阿爾及利亞海關在2020年扣押了超過35萬項仿冒商品。
這位官員在“品牌仿冒或反制”為主題的學習日中額外表示,去年遭阿爾及利亞官方扣押的貨品當中,有80%都與化妝品有關。
每日報記者引述Nawel Necib說法,這些仿冒品大部分來自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歐洲,細節來說是透過亞洲管道進口的。
該名官員表示,除化妝品外,還有手機配件、運動器材、紡織產品、零備件,以及電器與暖氣機等仿冒品大舉入侵市場。
Nawel Necib表示,做為減少這種現象的解決方案,目前相關部會正在草擬相關法律草案以保護消費者,並補充表示:“這款新法律有設立之要,因為現行法規對品牌業主的保護遠大於對消費者的保護”。根據Nawel Necib的說法,至少有450個品牌在業主要求之下受該國海關保護。
2020年核發罰單超過131,000張
此外,商務部長Kamel Rezig在透過部會代表Tarek Selloum於第五屆“品牌與仿冒品日”活動中進行宣讀的聲明中表示,隸屬商務部的品質管制暨制止欺詐服務部門在過去一年中於邊境和市場進行了1,664,189次干預措施,開出了131,260張罰單和109,122項罰款處置。
關於仿冒品的散播,部長表示,如果沒有消費者市場,那這項議題就不會成為擔憂的源頭。根據官方機構APS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消費者市場上銷售的各種產品,包含食品、美容產品或其他產品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威脅的產品。
他強調,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加強有關各部會旗下部門、經濟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努力和協調,以制止這種“威脅國家經濟和衛生政策”的犯罪行為。
全世界仿冒品金額達到每年5090億美元
在這方面,部長強調了盜版和仿冒品現象對經濟所構成的危險,且共同努力來打擊該種行為有其必要性。部長回顧表示,阿爾及利亞憲法第43條 (第三與第四項)及第44條(第二項) 規範了智慧財產權,權利是受法律保護,以保障經濟經營者間之公平競爭,並做為調節市場及消費者保護的工具。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和歐洲智慧財產局(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EUIPO)的統計數據指出,直接影響各國經濟的仿冒行為金額,佔每年世界貿易總額達5090億美元,且超過80%的仿冒品與零備件及電子裝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