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中國大陸2023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兆元,同比增長3.7%;進口8.64兆元,同比下降0.1%。主要呈現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外貿規模穩步增長。上半年,外貿進出口規模在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兆元。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9.76兆和10.34兆元,同比均實現正增長。
二是外貿區域發展更趨平衡。從區域佈局看,中西部地區、東北三省開放發展步伐加快,上半年進出口分別增長2.8%、4.5%,分別高出整體增速0.7個和2.4個百分點,合計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1%。
三是外貿經營主體活躍,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上半年,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4萬家,同比增加6.9%。其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不斷擴容,同比增加8.3%。同時,民營企業也是外貿穩增長的主力軍,上半年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6.8個百分點,規模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動整體增長4.4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16兆元,國有企業進出口3.29兆元,分別占進出口總值的30.7%和16.4%。
四是國際市場更加多元,開放平台作用發揮明顯。上半年,對第一大交易夥伴東盟進出口3.08兆元,同比增長5.4%,占進出口總值的15.3%;對歐盟進出口2.75兆元,增長1.9%,占13.7%;對美國進出口2.25兆元,下降8.4%,占11.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9.8%,占進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34.3%;對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7%和10.5%,國際市場更加多元。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8.6%和26.4%,開放平臺作用發揮明顯。
五是外貿結構優化。從貿易方式看,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快於整體,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65.5%。
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6.66兆元,同比增長6.3%,占出口總值的58.2%,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電工器材、汽車及其零配件、通用機械設備分別出口6360.6億、6211.9億、2004.4億元,分別增長27.7%、58.5%、12.2%。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97兆元,增長0.04%;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塑膠製品、鞋靴分別出口5169.4億、3434.2億、1729.3億元,分別增長0.7%、3.2%、0.4%。
作為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新三樣”產品,即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的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合計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大宗商品、消費品進口增速較快。上半年,能源、礦砂、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同比增加17.1%。其中,進口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5.61億噸,增加33.2%;進口鐵、鋁等金屬礦砂7.1億噸,增加8.3%。同期,進口消費品9748.4億元,增長6.6%;其中,肉類、食用水產品分別增長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