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4萬步,高峰時期每個人手持訂單拉著拖車來回折返跑,這就是傳統物流業給我們的印象。面對新時代的種種挑戰,「小米加步槍」的傳統裝備已不能滿足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在如今的新物流時代,如何從一個粗放、擴張型的初級物流運作模式過渡到一個實施精細化操作、對客戶需求反應靈敏高效率的物流運作模式已被關注討論。長期以來飽受安全、成本、管理等痛點困擾的「汗水物流」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傳統模式向智能物流升級,物流黑科技的應用正在行業內實現「萬物生長」。
4月12日,滴滴出行宣佈與武漢大學達成協議,雙方擬在自動駕駛、汽車創新研發、智能出遊人工智慧等專案研究、課程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近日,北京曠視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與三菱電機簽署專案合作協議,將進行以AI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產品和解決方案。
智慧物流是中國製造2025策略實施的重要助力,其中物流科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科技正在啟動著物流新動能。
轉型全方位展開
傳輸帶上,包裹川流不息,經過機器快速掃碼,按地址分送到不同「路口」,滑入收集袋裏,再走向千家萬戶。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傳送帶,而是一套自動分揀設備,裝備有自主研發的圖像型自動掃碼系統。系統在讀取條碼資訊後,從資料庫可以獲得每個包裹的地址資訊,從而實現自動分揀。」這套自動分揀設備的研發者、中國大陸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李功燕介紹,「我們應用圖像處理、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將「汗水物流」轉變為「智慧物流」」。
近年來,物流快遞產業呈規模爆炸式成長趨勢。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對世界成長貢獻率超過50%,成為世界物流業的動力來源和穩定器。
來自中國大陸郵政的資料顯示,一家中等城市的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分揀工人近600人,每人每小時的快遞處理能力約為1200件。若採用自動化分揀設備,可以節省人力超過60%。
根據中國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資料,2016至2019年中國大陸智慧物流市場規模成長速度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前(2019)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人民幣(下同)5,0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3.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兆元。中國大陸智慧物流行業已由早期競爭格局相對分散的狀態逐步走向專業化和規模化的格局。以順豐為例,就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天網+地網+資訊網」三網合一的綜合性物流服務網路,其物流科技涉及資料生態、智慧辦公、智慧物流地圖、AI智慧決策、自動化及智能穿戴設備、數位化倉儲及標竿倉、物流無人機、智慧包裝等多方面。
智能化應用熱門
京東無人配送車第一次出現在武漢第九醫院,它的任務是配送醫療物資。
物流行業傳統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方式已行至盡頭,如今智能化設備已經被各大物流企業運用在倉儲、運輸、配送等領域。如菜鳥開發倉內機器人,蘇寧大力發展無人倉,京東物流研發智能物流設備:配送機器人4.0和室內移動通用平臺。
據介紹,目前倉儲機器人行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中國大陸第一、美國第二,兩者佔據了全球八成的市場比重,在中國大陸智慧物流市場高速成長的大環境下,中國大陸倉儲機器人市場有望領先。
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胡亞東曾表示,「當前,中國大陸物流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技術持續湧現,尤其是以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為基礎的智慧物流特性已經顯現。」
隨著近幾年工業互聯網、雲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智慧物流也加速發展。多家企業已經進入市場。根據企查查資料顯示,截至去(2020)年8月13日,市場上標籤為「智慧物流」的相關企業高達1212家。
自動駕駛備受期待
物流行業在新時代面臨的諸多挑戰中,物流硬體設備的智能化絕不能因為成本等原因而忽略,因為它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長期以來,貨車司機這一職業與「高度危險」一詞緊密聯繫在一起。公安部資料顯示,中國大陸貨運車輛事故歸因中,37%來自激進駕駛、疲勞駕駛等司機因素,平均每年單車單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為7萬元人民幣。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表示,去年中國大陸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9兆元,其中運輸費用占比52%。作為公路貨運大國,中國大陸公路貨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比例長期在75%以上。億歐智庫測算,今(2021)年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將達5.85兆。
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或將成為改變這一職業高危險屬性的關鍵。
為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帶來事故隱憂,目前長途幹線物流通常為「雙駕」甚至「三駕」模式。L3級自動駕駛的應用,可有效降低貨車司機的駕駛強度,讓司機從「駕駛員」轉變為「監督員」,變「雙駕」、「三駕」為「單駕」模式,而L4級自動駕駛可實現完全無人化,實現人力成本的大幅下降。此外,自動駕駛技術透過優化駕駛策略與駕駛行為,可實現媲美甚至強於優秀司機的節油效果,實現近15%的油耗節省。
根據億歐智庫估計,L3級自動駕駛柴油卡車可比普通柴油卡車降低9.3%的周轉量,而L4級自動駕駛柴油卡車可降低15.35%的周轉量。由此可見,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可為物流車隊帶來9.3%-15.35%的可觀利潤空間,這也讓幹線物流市場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需求變得更加強烈。
自動駕駛幹線物流競賽從未像今天一樣火熱。僅在剛剛過去的三月,領先企業新品發佈、簽署合作、IPO申請、完成新一輪融資等消息接連不斷。其中,3月24日,圖森未來在美提交IPO申請書,智加科技則在3月最後一天宣佈完成總計4.2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Robotaxi頭部玩家小馬智行也在同一天公佈自動駕駛卡車品牌「小馬智卡」,全速推動乘坐、商用兩大核心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自動駕駛技術從無法判斷前景到現在開始逐步清晰,再到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能夠丈量到夢想實現的距離。」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