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到2020年,中國大陸化妝品零售總額每年的成長率都超過13%以上。歐睿數據顯示,2010-2019年中國大陸功效型護膚品行業複合成長速度為19.3%,遠高於中國大陸化妝品行業的9.85%。其中在2019年,功效型護膚品行業更是以32.3%的速度成為中國大陸化妝品行業中成長最快的細分品項。
目前功效型化妝品在中國大陸大約有 170 億人民幣(幣值下同)的市場規模,其中90%都在線上。根據美妝業研究院發佈的《2020功效型護膚產品消費洞察》的數據,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這段時期內,僅淘寶、天貓平臺上,功效型護膚產品成交額已達到796億元,佔據整個護膚品66%的市場占有率。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結構看,功效型化妝品也是重要的細分品項之一,如美國功效型化妝品市場已占其化妝品市場規模約15%的市場比重,日本、歐洲該數據已超過60%,而中國大陸目前功效型護膚品在市場中的占比僅為5.54%,未來的成長空間相當可觀,專家預估功效型化妝品市場成長空間巨大。
頻繁化妝、長期熬夜、外部環境刺激促‘敏感肌’等成為消費者近年的關注焦點。隨著消費者認知升級和移動互聯網的推波助瀾,大幅提升消費者對化妝品的成分和配方的關注度,更激發了功效型護膚品的需求。數據顯示,中國大陸35%以上女性屬於敏感肌人群,加上疫情帶來的長期戴口罩等習慣或將使得敏感肌人群範圍進一步擴大,都間接助長細分行業。
中國大陸政府為管理功效型化妝品有秩序地發展,自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及《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210409160321110.html)《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準則(2021年版)》三個配套文件,對化妝品的分類規則、功效宣稱評價及安全評估技術標準等做了詳細具體的規範,將促進行業正常發展。
《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指出,自2022年1月1日起,化妝品註冊人、備案人申請特殊化妝品註冊或者備案普通化妝品,應當按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並在國家藥監局指定的專門網站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2021年5月1日前已取得註冊或者完成備案的化妝品,化妝品註冊人、備案人應當於2023年5月1日前,按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並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
能夠通過視覺、嗅覺等感官直接識別的(如清潔、卸妝、美容修飾、芳香、爽身、染髮、燙髮、護理、脫毛、除臭和輔助剃鬚剃毛等),或者透過簡單物理遮蓋、附著、摩擦等方式發生效果(如物理遮蓋祛斑美白、物理方式去角質和物理方式去黑頭等)且在標籤上明確標識僅具物理作用的功效宣稱,可免予公佈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
僅具有保濕和護髮功效的化妝品,可以透過文獻資料調查、研究數據分析或者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試驗等方式進行功效宣稱評價。
具有抗皺、緊緻、舒緩、控油、去角質、防斷髮和去屑功效,以及宣稱溫和(如無刺激)或量化指標(如功效宣稱保持時間、功效宣稱相關統計數據等)的化妝品,應當透過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試驗方式,可以同時結合文獻資料或研究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功效宣稱評價。
具有祛斑美白、防曬、防脫髮、祛痘、滋養和修護功效的化妝品,應當透過人體功效評價試驗方式進行功效宣稱評價。具有祛斑美白、防曬和防脫髮功效的化妝品,應當由化妝品註冊和備案檢驗機構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技術規範的要求開展人體功效評價試驗,並出具報告。
進行特定宣稱的化妝品(如宣稱適用敏感皮膚、宣稱無淚配方),應當透過人體功效評價試驗或消費者使用測試的方式進行功效宣稱評價。
宣稱透過原料的功效而具產品功效的宣稱,應當提出文獻資料調查、研究數據分析或者功效宣稱評價試驗證實原料具有宣稱的功效,且原料的功效宣稱應當與產品的功效宣稱具有充分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