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二十次代表大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在政策推動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
工業體系更加健全。中國大陸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涵蓋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
工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中國大陸工業增加值突破人民幣40兆元,占GDP比重達到33.2%;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製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製造業企業入圍了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孵化的專精特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中小企業達到了7萬多家。爲了支援中小企業發展,中國大陸在去年為小微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1.7兆元,新培育了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274家。計畫將培育1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並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5.5%,裝備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加快,數位化、綠色化轉型成效明顯,培育了45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
數位經濟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設開通了5G基站231萬個,在用數據中心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位化率達到了58.6%,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了77%。2022年軟體業收入超過了10兆元,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了2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