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儘管全球政經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中國大陸的對外貿易仍展現出穩中求進的趨勢。根據2024年最新數據,中國大陸31個省份在進出口結構、依賴度與貿易方式上呈現出以下七大特徵:
一、東部沿海貿易規模領先
東部地區如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依然是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的主力。2024年,這三省出口總額達1.89兆美元,占全大陸出口的52.8%。其中廣東達8,280億美元,遙遙領先。進口方面,廣東、北京和上海表現亮眼,進口額皆超過4,000億美元。
這些省市的對外依存度也較高,例如上海的出口依存度達33.7%,進口依存度甚至高達45.5%,凸顯其在高端製造與奢侈品進口方面的地位。
二、東強西進態勢明顯
得益於「一帶一路」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西部省份的對外貿易持續擴大。例如,新疆、青海、廣西有超過八成出口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現西部與新興市場連結日益緊密。
三、出口商品多元化,「新三樣」迅速成長
機電產品仍為大多數省份出口主力,占比近六成;但以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面板為代表的「新三樣」正快速成長。山西、河北、內蒙古、河南等地2024年相關產品出口成長均超過兩位數,青海光伏、陝西電動車、福建鋰電池成為地方新亮點。
傳統上擅長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浙江、福建,紡織服裝與家具等商品仍有穩定出口優勢。
四、民營企業貢獻過半
2024年,中國大陸民企進出口總額已超過55%。在浙江、湖南、山東等地,民企占比甚至超過七成。這顯示民營經濟已成對外貿易主力軍。
外資企業則在上海、四川、陝西等地占比較高,尤其四川近年成功吸引西門子、三星等外資,有效強化出口實力。北京、黑龍江等地的國企則因能源、醫藥、化工產業而占有貿易優勢。
五、外貿依存度呈地域差異
東部與中部省份外貿依存度普遍較高。2024年,上海、北京依存度分別達74.5%與72.2%,顯示這些城市與全球市場緊密連動。
值得注意的是,全中國大陸有8個城市外貿依存度超過100%,如深圳、東莞、金華等,顯示這些地區已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
六、貿易方式轉型: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趨緩
整體來看,中國大陸貿易方式愈趨多元。2024年一般貿易占比提升至64.2%,反映本土企業自主貿易能力增強。加工貿易占比下降至18%,顯示中國大陸正逐步擺脫過去對代工模式的依賴。
浙江、山東的一般貿易占比最高,分別達77.8%、64.8%。而廣東、江蘇等外資密集省份,加工貿易占比仍高。福建、四川、河南等地也明顯依賴加工模式。
七、保稅與邊境貿易快速發展
上海、廣東等地加快發展保稅物流與跨境電商,進一步壯大新型貿易業態。新疆、廣西則因地緣優勢,邊境貿易持續擴大,助力當地經濟外向發展。
結論
中國大陸的對外貿易格局已從「沿海一枝獨秀」轉向「東強西進」,民營與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推動主力。「新三樣」商品表現亮眼,加工代工逐步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品牌與新業態崛起,顯示中國大陸正加速推動貿易升級與全球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