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冷鏈物流發展 未來5年市場規模5500億人民幣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冷鏈,作為物流行業的一個專精領域有望迅速升溫。中國大陸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售地、涵蓋城市鄉村、聯通中國大陸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展望2035年,全面建置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設施網路、技術裝備、服務品質達到世界先進水準,行業監管和治理能力完成現代化。

近年來,中國大陸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據中物聯冷鏈委(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發佈的《2020年中國大陸冷鏈物流百家重點企業分析報告》,截至去年,中國大陸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冷庫容量近1.8億立方米,冷藏車約28.7萬輛,分別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然而,由於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總量不足、地域分佈不均,商品化處理能力較弱,再加上與主要冷鏈物流網絡缺乏有效銜接,生產損失較大。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大陸的冷鏈水準仍有較大差距。

隨著城市新零售、生鮮配送的爆發,以及連鎖便利店持續擴張,終端的低溫消費日益提升,中國大陸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正在持續得到釋放。中物聯冷鏈委預測,到2025年,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500億元人民幣(下同)。

事實上,冷鏈物流在整個社會流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表示,未來中國大陸將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通道,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主要通道網路。

針對當前中國大陸冷鏈發展的問題,《規劃》圍繞“6+1”重點品項,包括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乳品、及急速冷凍食品等生鮮食品,以及疫苗等醫藥產品,對“十四五”時期冷鏈物流發展作出全面部署,也是推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指引。

《規劃》提出,建設串接主產區、主銷區的“四橫四縱”冷鏈物流骨幹通道,建構 “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提出“三級冷鏈物流節點建設工程”,補強國家冷鏈物流基地、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和兩端冷鏈物流設施。

同時,為加強冷鏈物流監管,《規劃》提出“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監管體系建設工程”,依據現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逐步將國內冷鏈食品流通納入追溯管理範圍,推動國家、省級平臺以及各類市場化平臺間數據交換和資訊共用,到2025年建置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多層次、多系統、跨區域冷鏈物流環節追溯。

而在基礎建設和硬體設施上,冷庫裝備將迎來規範化、智能化、綠色化、創新水準的改朝換代時期。在流通上,向消費品雙向冷鏈物流推進,完成高品質生鮮消費品產銷管道,推動城鄉冷鏈網路雙向融合。

中物聯冷鏈委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大陸蔬果、肉類、水產品的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及69%,而已發展國家平均冷藏運輸率高達90%以上。另外,現存的冷鏈品質較差、數量較少,尤其是農村中現有的部分小型冷庫的營運並不樂觀。

據《2021年生鮮農產品冷鏈儲運技術發展報告》指出,每年生鮮農產品的總調運量超過3千米×108噸,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食品、生鮮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中的損失嚴重,每年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800億元。

而在需求端,隨著城市化進展全面提升、每人平均消費水準不斷升級,食品安全品質的要求提高,進一步促進了食品農產品冷鏈運輸的發展。而疫情的出現,也迫使醫療用品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冷鏈運輸呈爆發性成長。

實際上,此次《規劃》的實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義。張江波表示,本《規劃》是中國大陸冷鏈物流領域第一份五年規劃,意味著這是一項全方位、多維度、多層面的頂層設計。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在《規劃》實施前,近些年來中國大陸針對“冷鏈物流”的整體規劃逐步被重視,釋放出的信號愈加清晰明確。

真正迎來行業革新的是,2020年,提出建設首批17個冷鏈物流基地。“這17個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顯示建構國家層面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提高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路化水準,支持生鮮農產品產業化發展,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一位物流行業分析人士如此說道。

2021年,中國大陸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升級。3月份,中國大陸首次提出發展鄉村冷鏈,推動田間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推動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規劃》還重點提出,推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專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和數字化轉型,著力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近些年來,以順豐、中通等為代表的物流企業正在加速冷鏈佈局。目前,中國大陸冷鏈物流市場空間雖巨大,但是仍以區域性的中小企業為主,全網冷鏈物流企業並不多。中通冷鏈總裁孟峰認為,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從需求角度來講,傳統多層級分銷流通模式,客觀上造成了冷鏈供給的分段、散亂、區域性、小規模等特點,冷鏈物流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價值創造是有限的,造成冷鏈物流企業缺乏話語權,利潤空間被無限壓制,缺乏擴大再生產的能力,這樣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從供給角度來看,冷鏈物流本身就是資本、管理、技術、人才門檻比較高的行業,一家公司以一己之力,能夠真正完成對全國冷鏈網路的投資建設和營運管理,難度是非常大的。不是做不到,但是需要一個非常健全的政策環境、健康的市場環境和一個相當長的循序漸進的建設週期。”孟峰說。

不過,在他看來,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在雙迴圈新常態、國家全方位冷鏈激勵政策的實施、中國大陸商品流通變革趨勢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冷鏈行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正在膨脹。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