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天下雜誌
蹲8年,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製造的無人機,已在美國多州升空值勤。挾母公司資源,自行開發AI與飛控系統,要做到比大疆更「無人」,還要耐摔、防斷訊,但它最關鍵的優勢,卻是沒有自有品牌。
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總經理謝啟堂。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今年,美國加州、德州、密西根州以及佛羅里達州等大城市的警消部門,開始淘汰勤務使用的大疆無人機,替代上陣的新機型,來自台灣。由台灣中強光電旗下的「中光電智能機器人」代工製造,今年出貨3000台,明年預計可達萬台。
中光電智能,是台灣目前唯一能量產並出口無人機產品到美國的公司,也是軍用商規原型機標案中,唯一同時通過兩公斤以下監偵型及微型無人機驗測者。
這之前,中光電智能在這個冷門領域,已經熬了8年。
【小檔案】中光電智能機器人
- 成立/2017年
- 總經理/謝啟堂
- 主要產品/多軸商用無人機開發代工
8年前,身為全球第一大投影機代工廠的中強光電,就確立新事業往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邁進,透過轉投資中光電智能,投入無人機市場。
彼時,中國大疆已在全球攻城掠地;但在中光電智能眼裡,大疆的無人機,還不夠無人化。
從真正的無人機開始做
無人機市場95%產品仰賴人為遙控,也幾乎被大疆壟斷。中光電智能盯上的是剩下5%非主流的生意:無人機不用人操控,透過排程,自主在特定的場域和路線飛行,並用AI辨識蒐集資料,自動上傳雲端。
「水壩、水庫或核電廠等大型工程,都需要這樣的無人機,」中光電智能協理王仲平分析,這類產品未來在商用市場大有可為。近年大疆和美國無人機獨角獸Skydio已推出類似產品。
一台自主無人機要能在各種場域下飛得好,須具備軟硬體系統整合的技術。想做代工,技術自主性尤其重要,「否則(別人的)模組出問題,你很難動得了,」中光電智能總經理謝啟堂強調。
槓桿母公司的光機電熱軟體基礎,發展整機系統整合,AI、電池管理系統和飛控系統自己做,結構件、馬達則建供應鏈。
中光電智能先靠國內的科專計劃練兵,從海岸港口巡檢、偏鄉物流運送,以及中華電信5G無人機等練基本功。2019年,與日本電信龍頭KDDI合作,用無人機做水壩、隧道等工程巡檢,出貨規模達數十台。
接著,全球熱成像攝影機與感應器龍頭泰萊達科技(Teledyne)要做警消用公務無人機,為中光電智能帶來建立量產能力與技術躍進的大好機會。
泰萊達的感測產品幾乎是無人機的標配,當泰萊達想踏足整機商機,一度併購無人機公司卻開發未果,於是另謀他路找代工,在全球尋尋覓覓後,最後找到台灣的中光電智能。
全球無人機企業如雨後春筍,為什麼代工廠這麼難找?
沒自有品牌,反成代工首選
「他們找的合作對象,必須要有技術、能自主開發、有製造能力,又沒有自己的品牌,」謝啟堂分析,國際上除了大疆以外的無人機公司多又小,幾乎都是自有品牌,遭泰萊達排除。
無人機的生產,難在針對不同的使用情境,驗測設定都不同。藉由這次合作,中光電智能得到豐富的使用端回饋,每調整一次,功力就多精進一點。
「客人當天或隔天一定要有解方,」謝啟堂說,即使產品賣出,從開發設計到產線驗測仍要不斷調整,「要成為真正的無人機公司,這是很寶貴的經驗。」
例如,原本當地警消使用的大疆機型,通訊遙控規格達12公里,但在Wi-Fi、射頻或電廠等干擾物旁,往往飛不到幾百公尺就斷訊掉機。中光電智能就須依環境加強通訊品質,不斷更新。
另一個沒預期到的使用場景,是執行勤務時很少人會好好愛護機器。警察不是玩家,機子飛完就往後車廂一丟,急著開車追歹徒。團隊就得加固結構,力求讓無人機像Nokia手機一樣耐摔。
目前,中光電智能無人機團隊約百人,「這樣的規模才有辦法做國際市場,」謝啟堂認為,眼下國際買家都在看,誰有辦法替換大疆,「至少做到大疆性能的六、七成,才能被市場接受。」
他自認中光電智能已跨越七成的門檻。下一階段要在警消、能源巡檢等專業應用領域逐步優化,追上大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