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子製造服務業市場挑戰不斷 估2026年復甦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德國電子製造業聚焦於高價格及複雜的電子產品,應用於汽車、機械製造、醫療技術和電信等關鍵產業,雖在利基市場仍保有重要地位,但在批量生產上卻不及亞太地區,歐洲電子製造僅占全球約10%的市場份額。

       電子製造業是電子業中的一個特定領域,聚焦於電子產品的生產製造和組裝,德國電子製造業以高度的創新能力、高出口比例、強大的電子製造服務(EMS),以及重視未來科技而著稱,市場主要分為OEM,也就是大型企業為自身產品生產電子元件,以及電子製造服務(EMS)兩大部分。

       歐洲EMS市場規模約達280億歐元,共有約2,250家EMS服務供應商,其中德語區(德國、瑞士、奧地利)大約650家,歐洲主要EMS生產國包括德國、捷克、匈牙利及法國,產業特點是中小型企業數量眾多,約33%的企業營收不足200萬歐元,市占率僅2.1%,市場競爭激烈,尤其在市場需求下降時期價格競爭尤為激烈,另一方面前100大EMS企業則占據84%的市場份額。

       歐洲EMS產業在歷經2021年和2022年兩位數的蓬勃成長後,2023年下半年出現需求大幅下滑,並持續到2024年,訂單量急劇下降。越來越多的 EMS 供應商申請破產、被迫出售業務,或是被競爭對手或私募股權公司收購。僅在德國,市場參與者數量就減少約 3%,另有 3% 的企業因併購交易而喪失了獨立經營權。

       根據市調公司in4ma的統計,歐洲EMS市場平均萎縮14%,德國降幅甚至達17.6%,而西歐市場平均下降13%。東歐初步數據已顯示降幅達15.3%,波蘭的Flex和Jabil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營收分別下降了37.8%和20.9%。德國EMS產業營業額約落在94億-106億歐元間。

       2025年德國EMS產業再次面臨銷售下降和需求疲軟的局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為產業最大困境和挑戰,包含歐盟和德國的政治環境、 來自亞洲的激烈競爭壓力、原物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壓力、專業技術工人短缺、難以預測和訂單不足、小批量&短期客戶訂單、美國關稅政策等,惟與航空航太、國防和醫療科技相關的EMS企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整體產業預計最快2026年才能獲得緩解和復甦。

        德國面臨數位化、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穩定清潔的能源供應,以及移動轉型、人口結構變化和數位安全等多重挑戰,需要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和量子運算、5G/6G 網路、機器人、以及物聯網 (IoT) 等技術帶來創新解決方案,因此極度依賴安全穩定的電子零配件供應。

        另一方面,德語區的EMS不僅在電子製造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更是價值鏈上的戰略合作夥伴。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供應瓶頸,以及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迫使EMS供應商不得不提供更有效益、更彈性,也更數位化的解決方案。數位轉型、永續減碳及人工智慧為EMS產業未來三大發展趨勢。

 

         2025年德國慕尼黑電子生產設備展productronica即將於11月18日揭開序幕,將有全球超過1,400家來自印刷電路板與電子製造服務(PCB & EMS)、表面黏著技術(SMT)、電纜、線圈與混合技術(Cables, Coils & Hybrids)、半導體(Semiconductor)、未來製造(Future Production)及整體製程支援(Overall Production Support)等領域廠商共襄盛舉,業界代表企業如ASMPT、Ersa、Fuji、 Komax、LPKF、Rohde & Schwarz、Viscom皆在參展廠商名單上。今年的展會將聚焦在三大主題:先進封裝、電力電子,以及安全微電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