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的出口結構正逐步擺脫對石油、鈾和金屬等傳統原料的依賴,非原料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糧食、油料、醫藥、成品飼料以及服務業等領域的出口成長,標誌著國家經濟結構正加速多元化。
農產品出口持續成長
根據經濟研究院的數據,小麥仍是哈薩克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年銷售額約2.36億美元。同時,葵花籽油也成為出口的重要產品,年收入超過1.09億美元。
從出口國別來看,美國市場主要進口氫氣、惰性氣體和其他非金屬材料,約合1,600萬美元。此外,光纖、透鏡、棱鏡、鏡片以及小麥麵筋等產品也逐步進入美國市場,每類商品出口約400萬美元。
在土耳其市場,哈薩克出口的主要非原料商品包括石油產品、丙烯聚合物、乾豆類及棉纖維,總出口約7,800萬美元。
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出口則涵蓋石油產品、含糖汽水、菸草製品、小麥、焦炭、瀝青、水泥以及鋼筋,總額約7,200萬美元。
面向歐洲市場,哈薩克出口的商品種類更加多樣化,涵蓋藥品、合板、食品、蕎麥、化妝品及皮膚護理用品等。對德國的非原料出口則以磷化物為主。
儘管對中國的出口仍以傳統大宗商品為主,但近年來出口結構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動物飼料、油料產品逐漸進入出口前十位,取代了鹽、硫磺、水泥和鉛等傳統品類。同時,機械設備、鍋爐和塑膠製品的出口量首次大幅成長。值得注意的是,核反應器燃料元件首次被列入出口新類別,其出口額達2.55億至2.79億美元。
從原料輸出到品牌輸出
專家指出,哈薩克的石油產品因競爭激烈、含硫量高等因素,難以形成國際品牌。但在農產品領域,尤其是高筋硬質小麥和油料作物,具有成為國際品牌的潛力。目前,這些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需求穩定,市場地位不斷上升。
要推動哈薩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佔有更高份額,還需強化行銷策略、提升包裝品質、嚴格遵守國際標準,並維持價格競爭力。
服務業出口潛力不斷擴大
除了製造業和加工產業外,服務業也成為出口成長的新引擎。過去十年間,服務出口額增加了一倍,從2013年的59億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18億美元;同時,服務進口則從141億美元降至130億美元。
因此,服務貿易順差改善了約68億美元。
服務出口的主要領域包括:運輸(管道、鐵路、航空)、建築、金融、資訊通訊、建築設計與工程服務、農業與礦產服務、保險、商務諮詢及設備租賃等。
而在進口方面,個人旅遊、金融、智慧財產權、IT與電信、廣告與市場研究、建築與工程設計、視聽服務等領域仍維持在高水準。
分析指出,約有十個服務業的出口潛力尚未被充分利用,亟需國家政策扶持與私人投資介入。例如建築業目前仍以國內市場為主,而教育、醫療、物流及礦業服務領域則具備較高的出口潛力。
出口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通常,一個國家只有在滿足國內需求後才會擴大出口。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需求和價格波動往往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
當出口規模增加時,可能導致部分商品在國內市場價格上升。為此,政府透過與企業及產業協會簽訂供應協議來加以調控。
例如,與油料生產商達成的協議規定,植物油在國內市場的售價不得超過每公升750堅戈,由「哈糧」公司機制負責執行。同類機制也適用於石油和燃氣產業。 2025年,「田吉茲雪弗龍」公司承諾向國內市場供應24萬噸液化氣,以穩定價格。
此外,全球競爭壓力也促使哈薩克生產商不斷升級設備、提高產品品質和包裝標準,進而提升國產商品的品牌認知度和國際競爭力。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