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開醫美門店搶佔市場 互聯網巨頭掀「顏值經濟」大戰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繼進軍外送、飯店旅遊領域後,大陸電商巨頭京東又將目光投向快速成長的醫美市場。近期京東在北京朝陽中央商業區開設首家自營獨立醫美門店,從線上流量競爭延伸到線下服務實體,標誌著互聯網企業對「顏值經濟」的布局再下一城,也讓醫美產業的變革悄然來臨。

這間掛著「京東醫美」招牌的門店,位於萬通大廈一樓,主要提供光電美膚、水光補水、除皺瘦臉等輕醫美服務。據門店人員透露,門店10月15日正式開業,開業前的預售階段就賣出超過3,000筆服務,透過京東醫美小程序預約,10月到店服務名額已全數滿檔,人氣可見一斑。事實上,京東並非首次觸及醫美領域,此前已在北京亦莊的京東健康綜合門診部設立醫療美容科,完成線下「試水」。

大陸醫美市場的高成長與高客單價,是吸引京東等巨頭入局的關鍵。《2024醫療美容產業白皮書》預估,2025年大陸美容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816億人民幣,其中輕醫美發展尤其迅速,目前已占整體醫美市場52%的份額,超過重醫美成為主流。

但與市場熱度相伴的,是傳統醫美業長期存在的亂象:藥品器械來源不明、醫護人員資格不全、推銷套路層出不窮、價格不透明等問題,不僅讓消費者權益受損,也嚇退不少想嘗試的人。也正因如此,京東這類平臺的入局被寄予厚望。京東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旗下醫美業務會在APP、微信小程式、線下門店等所有通路公示專案統一價格,杜絕「線上低價引流、線下高價升單」的常見套路,試圖以規範化打破產業痼疾。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大陸醫美市場規模龐大,仍有不少消費者選擇利用周末或假期前往醫美產業更成熟的國家(如韓國、泰國)接受服務,可見大陸市場在服務品質、規範性上仍有提升空間,這也為臺灣業者帶來了切入機會。大陸醫美市場從「野蠻生長」向「規範發展」轉型的過程中,臺灣業者在醫美服務、技術、品控等領域的優勢可充分發揮,具體可關注的方向包括:在醫美耗材與護膚品供應方面,臺灣在醫美耗材(如醫用冷敷貼、無菌敷料)、術後護膚品領域有成熟的研發與製造能力,且在大陸消費者中具有「高品質」口碑,可借力京東等平臺的供應鏈體系,進入其自營醫美門店的耗材供應鏈,或透過平臺線上渠道銷售臺灣品牌的術後護理產品;此外,臺灣醫美從業人員在專業知識、客戶溝通技巧上積累深厚,可針對大陸醫美門店的從業人員,開發線上課程(如輕醫美技術操作、消費者心理溝通等),打造知識服務型業務。隨著互聯網巨頭推動大陸醫美市場規範化,臺灣業者憑藉成熟的技術與服務經驗,有望在「顏值經濟」的藍海中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實現兩岸產業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