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國大陸算力產業高品質與規模化發展之路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今年822日至24日與山西舉辦的2025中國大陸算力大會上,通過人工智慧(AI)視覺進行品管工作的“打工”機器人、與現場觀眾“熱情”互動的“賣萌”機器狗,以及人工智慧工廠沙盤模型等產品集中展出,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實際上,這些“黑科技”產品和創新應用,皆與算力息息相關。如今,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新型生產力,正驅動AI加速進化,催生各種新產品、新應用,使其深度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比如,五臺山等景區數位化改造、文物數位化保護等都需要大量的算力。目前,大陸超級計算太原中心已經建設人工智慧、高端裝備、工業模擬、生命科學、生態環境、地球科學六個先進計算平臺來服務行業應用。

 算力,即計算能力,是集資訊計算力、網路運載力、資料存儲力於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主要透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算力就像強大的“數位大腦”,以算力基礎設施為載體,對海量資料進行計算、存儲和彙聚分發,保障各類複雜程式演算法、應用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

近年來,中國大陸深入實施《算力基礎設施高品質發展行動計畫》,遴選國家級綠色資料中心,推動算力產業補鏈強鏈延鏈,持續降低中小企業使用門檻。大陸算力供給水準不斷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晶片、軟體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大陸算力正從“可用”走向“好用”。

專家表示,中國大陸算力產業邁向高品質、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慧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幹線400G埠數量大幅增加至14,060個,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和水準不斷提升。

同時,算力資源佈局進一步優化,全大陸一體化算力網加快建構,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以山西大同古城裡古鎮為例,5,000架無人機以星空為幕,“繪出”雲岡大佛、懸空寺、花木蘭等圖案,驚艷在場遊客,直呼沉浸式文旅充滿驚喜,無人機表演太震撼。除了賦能數位文旅之外,“看不見”“摸不著”的算力還能預測天氣、類比颱風路徑、説明科學家研發新藥,在多個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算力賦能應用深化拓展,山西省相關部門表示,山西深入開展“人工智慧+”行動,累計培育建設16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6個國家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10座國家級智慧化示範煤礦、289座智慧化煤礦。在貴州貴安新區超級計算中心,700多台伺服器在機房內有序運轉,為大模型訓練、影視渲染、生物醫藥等提供算力服務。取材於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有超過40%的特效渲染在這裡完成等,算力賦能成效持續凸顯,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據專家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慧對中國大陸GDP的貢獻將超過11兆元,將帶動十倍甚至百倍的算力需求增長。

專家表示,面對龐大的算力需求,均衡有序增加算力供給是關鍵,需要優化算力佈局、強化技術協同創新、持續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更要藉由開放資料中心等產業平臺,打通產業壁壘,催生融合創新,共築繁榮可持續的算力新生態。面向教育、醫療、能源等重點行業,開展算力賦能專項行動。推動“智算生態圈”建設,拓展開放合作廣度,以高水準開放促進中國大陸算力產業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