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海岸特報:銀幕之外的場館經濟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隨著象牙海岸在非洲影視產業版圖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場館的使用方式也悄然發生改變。體育館不再只是比賽與觀眾的專屬空間,而是被導演、製片與廣告公司看見,成為影視外景與商業拍攝的新舞台。當運動設施與影視文化交會,一種全新的場館經濟模式正在形成。

在阿比尚新落成的國家體育場,過去幾個月已經出現過多個影視拍攝團隊,他們利用場館寬闊的場地、現代化的設施與震撼的氛圍,拍攝電影片段、電視廣告甚至音樂錄影帶。場館的玻璃立面、觀眾席與燈光系統,不僅能展現體育場的壯觀,也能轉化為城市現代化的象徵畫面。對導演來說,這些場景提供了難以複製的真實感與張力。

製作公司發現,相較於臨時搭建場景,租用現有場館更具成本效益。一方面,場館本身具備大規模容納能力與完整基礎設施,不需額外搭建;另一方面,專業的燈光與音響設備也能被拍攝團隊直接利用。這大幅降低了前期準備時間與支出,使場館租用逐漸成為影視產業的「隱藏資源」。

場館方則從中獲得新的收入來源。除了比賽與演唱會之外,外景租用費用正成為維護與營運的重要補充。根據業者透露,單次影視拍攝的租金收入可與一場小型活動相當,而附加的場地曝光還能讓場館品牌進一步推廣。當場館在電影或廣告中頻繁出現,它不僅是基礎設施,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間接提升了觀光與商業價值。

財務模式上,影視外景租用多採「日租+設備服務費」的計價方式。租金依據使用區域、時長與附加服務而定,若需要全場封閉或動用大型燈光系統,費用會顯著提高。一些場館還提供專業對接團隊,協助拍攝申請、場地布置與後勤保障,形成一站式服務。對製片方而言,這樣的模式能節省與政府或場館管理部門溝通的時間,提升效率。

挑戰同樣存在。首先是檔期衝突,體育賽事與拍攝需求常常重疊,如何協調場館的主要用途與外景租用是一大難題。其次是安全與責任劃分,拍攝過程中若造成設施損壞或安全事故,需有明確的保險與合約條款來保障雙方權益。此外,本地攝影與製片人才的不足,也使得部分拍攝仍需依賴國際團隊,增加了合作成本。

不過,這一新興市場的潛力十分明顯。隨著象牙海岸影視產業逐漸走向國際,場館成為外國製片公司眼中的理想場地。近來已有法國與尼日利亞的影視團隊與本地場館簽署合作意向,未來計劃在此拍攝合拍電影與跨國廣告。對場館管理方而言,這意味著不僅是單純的租金收益,更是城市國際化形象的一部分。

觀光部門也意識到其中的附加價值,正在推動「影視旅遊」概念,將知名場館與電影拍攝地結合,打造觀光新亮點。如果一座體育場既是非洲盃比賽場地,又是電影取景地,它對遊客的吸引力將倍增。這種跨界效應,使得場館不僅服務於當地居民,也能成為國際旅遊產品的一環。

一位參與過拍攝的導演表示,場館的現代化設施為他的電影提供了「無可取代的真實感」,觀眾能從銀幕上直接感受到那種磅礴氣勢。另一位場館管理人員則指出,外景租用不僅帶來收入,更讓團隊在非比賽日保持高效運營,「這是一種把資產活化的方式,而不只是等待比賽。」

整體來看,影視外景與場館租用的結合,正讓象牙海岸的體育設施多了一重身份。它們不再只是運動競技的舞台,而是城市文化與商業經濟的組成部分。隨著產業鏈成熟,這一模式有望在未來幾年迅速擴大,成為場館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影視產業而言,這是尋找真實場景的新選擇;對場館經營者而言,這是從單一用途走向多元化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