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耕鑄典範:第十屆長沙食餐會以「IP文創」開啟產業新維度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作為中國大陸食品餐飲行業的標杆性盛會,創辦至今的中國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簡稱「食餐會」),已走過10年歷程。從首屆聚焦產業供需對接的行業聚會,到逐步躋身國際化展會行列——2018年獲得全球展覽業協會(UFI)權威認證,成為中國大陸中西部地區首個達成此成就的食品餐飲類展會;再到近年來以「文化賦能產業」為核心命題,食餐會始終緊跟行業脈搏,見證着中國大陸餐飲,從「規模擴張」向「品質升級」、「文化輸出」的轉型跨越。

本(2025)年9月19日至21日,這一重量級展會在長沙隆重舉辦,第10屆更以「餐飲+IP文創」的深度融合,書寫了行業展會的創新樣本。

本屆食餐會,延續國際化規格與專業化定位,8.1萬平方米的展區,劃分為「湘菜產業生態館」、「國際美食館」、「IP文創體驗館」…等8大主題區,匯聚來自全國31個省市及18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餘家企業參展,吸引專業採購商、行業從業者及市民遊客超15萬人次入場。除了常規的產品展示、商務洽談環節,本屆展會的核心亮點集中於三個維度:一是原創IP的商業價值落地,二是新老品牌的文化創新共振,三是跨界生態的產業鏈協同,三大亮點共同勾勒出「文化驅動商業」的行業新圖景。

原創IP破圈:從符號到增量的價值轉化 

十年里程碑之際,食餐會首次推出專屬原創IP「饕小樂」——以湖南地標食材「辣椒」為核心元素,設計出圓潤憨萌的頭像形象,成為本屆展會的「流量擔當」與「帶貨主力」。

不同於常見的展會吉祥物,「饕小樂」實現了「內容+互動+產品」的全鏈路運營:在互動展位打造「短劇爆梗牆+旋轉火鍋體驗區」,年輕人掃碼觀看美食短劇,即可獲得火鍋體驗券,日均參與人數突破2000人次;同步上線的IP聯名周邊,覆蓋「即食食品、伴手禮、日用品」三大類,從印着表情包的臭豆腐真空包,到辣椒造型的茶葉禮盒,再到可重複使用的餐飲收納袋,三天展期銷售額直逼人民幣80萬元。這一實踐不僅驗證了原創IP的商業轉化能力,更讓湘菜從「餐桌上的美味」升維為「可攜帶、可分享的文化符號」。

新老共舞:品牌IP創新的雙向發力

在IP文創的探索中,傳統老字號與新消費品牌,形成了優勢互補的發展生態,成為本屆展會的重要看點。

百年老字號「火宮殿」延續「文化復原」路徑,聯合湖湘文化研究機構及文創IP,推出「馬王堆食方復刻套餐」:以出土竹簡中的古早食譜為藍本,還原「蜜餌」「糝食」等漢代茶點,搭配印有《食方》紋樣的青釉餐具與絲絨包裝,讓食客在品嘗中感受三千年湖湘飲食文明的傳承。而新消費龍頭「費大廚」則緊扣年輕人需求,借鑒長沙本土「院落餐飲」風潮,在展位打造迷你版「湘菜文化院落」,設置「辣椒拓印」、「茶油畫作」…等體驗區,參觀者完成互動,即可領取IP聯名辣椒醬。數據顯示,「費大廚」展位,連續三天蟬聯人氣榜首,現場訂單同比增長40%,成為「IP驅動銷量」的典型案例。

跨界共生:IP拉動產業鏈協同升級

本屆展會的另一大突破,在於以「跨界IP共生」模式打破行業壁壘,推動食品餐飲與文創、茶飲、藝術…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展會聯合「茶顏悅色」「長沙文創園」等本土機構,發起「湘菜×茶飲×藝術」聯名計劃:將臭豆腐製作工序,轉化為漫畫手冊,把剁椒紋理設計成茶葉罐圖案,用湖南米粉的「嗦粉」場景,繪製帆布包圖案。這些兼具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產品,不僅成為年輕人在Instagram、小紅書…等平台的「打卡爆款」,更憑藉「食用+收藏」的雙重屬性,將餐飲品牌的傳播周期,從「短時體驗」延伸至「長期留存」。

此外,東茅街茶館打造的「老長沙記憶」主題展區,通過復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茶館場景,搭配老長沙糖油粑粑、刮凉粉…等傳統小吃的IP包裝,實現日均客流量1.5萬人次,完美打通「文化展示-體驗互動-產品銷售」的產業閉環。

從首屆到第十屆,食餐會的十年發展軌跡,正是中國大陸食品餐飲行業轉型升級的縮影——從早期的「產品交易平台」,到如今的「文化傳播載體」「產業創新引擎」,展會的功能邊界不斷拓展。本屆展會的實踐更清晰證明,「餐飲+IP文創」已從概念炒作進入「落地盈利」的成熟階段,而年輕消費者對「有故事、可互動、能分享」的餐飲體驗需求,則成為這一趨勢的核心驅動力。

對行業而言,這一趨勢既是機遇亦是方向:中小企業可從低成本的IP聯名、小規模互動體驗切入,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大型企業則可牽頭推動IP生態共建,拉長「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的產業鏈條。

作為行業風向標,第十屆食餐會以紮實的IP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樣本,也讓外界對這一「十年老店」未來的產業引領作用,充滿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