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淨零排放專題】氣候變遷轉型30年—企業達成永續之路(下)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碳排放,究竟是哪些溫室氣體及如何分辨排放源?

圖表3、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所提到的七大類溫室氣體與其排放源 

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所提到的溫室氣體有七大類(圖表3),並非僅有二氧化碳。一些高碳排放量的產業與特殊製程,像是水泥製程中,會使用到石灰石做鍛燒,產生CO2(二氧化碳)鋼鐵業無論是高爐或電弧爐製成,在原物料投入的過程亦會產生。CH4(甲烷)除了燃料燃燒,化糞池厭氧的反應、動物腸道發酵(包含家畜家禽)、水稻種植、廢棄物掩埋的分解。N2O(氧化亞氮)主要來自於化學肥料含氨的製程,包含廢水脫硝反應、部分氨氮處理。
HFCs(冷媒)、PFCs(全氟碳化合物)、SF6(六氟化硫),皆為半導體與光電製程用氣體,像是TFT、LCD的製程,都會用到製成用的氣體,就會包含上述這三項。HFCs(冷媒)主要來自冷凍冷氣設備冷媒(像是冷氣機、飲水機、冰箱等等,凡有做冷卻效果通常皆包含);除了CO2滅火器,有些使用潔淨氣體的特殊滅火器,會充填HFCs。SF6(六氟化硫)除了半導體與光電製程用氣體,高壓電力設備開關 ( GCB / GIS)也有溫室氣體含於其中。
企業有能力鑑別出在整體運作上,會有哪些溫室氣體排放源產生是相當重要的,唯有先瞭解自身情況,才有辦法進行未來減量的工作。
再進一步則需了解排放源分類,依目前趨勢,排放源的管理除企業本身,也需要將供應商納入,也就是整體價值鏈,包含上游和下游的間接排放:
  • 企業本身排放:企業所有的各種設備產生排放—空調製冷設備(產生HFCs)、化糞池、製程排放、緊急發電機(使用柴油)、公務車(使用汽柴油)、外購電力(若購買對象為台電,以燃煤天然氣火力發電為主,屬類別二[3])、外購蒸汽(同外購電力,屬類別二)。
  • 上游間接排放:原物料採購-原物料製造時產生的排放;燃料(煤、汽柴油)開採時產生排放、原料運輸過程中使用到的運具(貨車、鐵路、空運、海運等)產生排放。
  • 下游間接排放:指的是產品已銷售給客戶—項目包含產品運輸(無論海陸空運)、產品使用階段(為企業時下關注,以3C產品為例,使用時間長且需要電力,使用階段排放量高)、產品最終處理(產品報廢的後續處理)。
 

排放源納入產品碳足跡計算

圖表4、產品碳足跡生命評估(資料來源:myclimate) 

對企業來說,碳盤查管理也與產品碳足跡連結—前段是以企業本身角度切入,若將排放量利用分配的方式估算到產品,從生週期命評估LCA(Life Cycle Analysis)的角度為主,即可算出整體產品碳足跡(參考圖表4)。也就是從產品設計階段開始思考將節能納入或是減少原物料的投入在進入產品整體製程,除包含前述原物料與能源的投入,經過生產製造,產品包裝,及運輸時的碳排,還有產品銷售、配銷、儲存時的排放。當產品被消費者購買,進入消費者使用階段,就有使用排放的產生,最後產品被報廢,包含零組件可回收,不可回收,最終處理的碳排。
產品碳足跡所計算出的,即為整體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怎麼算出一個產品會有多少碳排,當然這也將涉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氣候變遷下,企業未來轉型30年

氣候變遷速度加快,企業該如何於未來30年著手從前述溫室氣體鑑別、盤查到產品碳足跡計算,分階段轉型,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首先,了解企業碳排現況:許多企業目前遇到的情況是,根本就不清楚溫室氣體盤查包括哪些項目,要如何做盤查,所以一定要從了解自身開始。成立跨部門小組—溫室氣體涉及多個部門,包含環安、廠務、人資、會計等部門,於其中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流程,收集排放源活動數據與排放源係數,透過全球暖化情況滾動式檢視並轉換成公司整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當然也可將此排放量,適量分配到產品。因此建議企業先從溫室氣體盤查開始,依未來環保署與歐盟的規範,計算產品碳足跡,透過尋求第三方查證,確保數據是確實無誤。
第二步,開始規劃節能減量措施:了解現狀之後,即可進行節能減量控管,透過前階段做的溫室氣體盤查,得以了解整體排放源的熱點清單。成立節能小組,透過清單進行分析,施行相應措施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改善整體設備的能源效率、製程、替代材料的使用,甚至時下熱議的再生能源憑證或綠電取得(透過設置綠電或憑證購買),以降低類別二,外購電力排放量,以及綠色運輸及生質燃料等,透過節能措施改善,回饋到之前溫室氣體盤查減量的結果呈現。
第三步,終極目標,碳中和及淨零排放[4]全世界都在討論淨零排放,若要達到,除了前所述能源效率提升或再生能源設置,另外要盡可能提高碳捕捉能力,其中牽涉到森林管理、再造林、碳捕捉及封存,做到上述措施,則得以對外宣告自己為碳中和企業。
 

該如何著手開始碳中和與淨零排放之旅

圖表5、企業組織碳中和與淨零排放之旅 

當理解前述章節種種關係後,該如何著手實踐,則可藉由國際標準之導引,逐步落實,進程各階段適用之國際標準整理如下(參照圖表5):
  1. 內部管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概念的建立,建議企業一開始可導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以生命週期角度去檢視企業內部在環境面向上還有哪些可提升之處。
  2. 檢視查核:全面體檢企業碳排現況,利用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瞭解企業排放量為多少,透過PAS 2050 / ISO 14067碳足跡標準,了解服務或產品在整體生命週期碳排放。
  3. 減量管理:企業組織在體檢後,即可瞭解問題,這時則可開始朝發現點開始進行減量管理,如:公司或工廠有哪些比較主要的用電設施,而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則可協助評估出高耗能設備的效率,是否改以再生能源或是綠電的使用。此外,產品設計的模組化(包含源頭)以BS 8001循環經濟的概念與模式,降低整體原物料使用。
  4. 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為能有效減緩氣候變遷,2050年前必需要大部分(所有)的企業組織都要符合碳中和或淨零排放才能遏止情況加據;PAS 2060碳中和標準,是以購買碳權來抵消企業本身或產品的碳排放量而達成碳中和;在未來則可透過植林或碳捕捉技術,來完成淨零排放。
淨零轉型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這30年間勢在必行,企業組織若不從現在開始進行規劃,將很有可能在全球減碳賽局中,被超越、被淘汰。

[3] 自2019年,ISO 14064-1:2018新版盤查:範疇二. 輸入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4] 若想更了解淨零碳排國際現況與PAS 2060碳中和解決方案,可詳讀BSI網站《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發展趨勢》:https://www.bsigroup.com/zh-TW/blog/esg-blog/trends-in-net-zero-emissions-and-carbon-neutrality/ 


BSI內容提供與圖表製作:鄭仲凱
BSI責任編輯 徐瑋琳 / 內文整理 鄭詠中 / 校正修訂 張巧雲


本文由 BSI 鄭仲凱(Ivan Cheng)副協理講述,內容主要傳遞因溫室氣體效應引發的氣候變遷,面對國際間淨零排放(Net Zero)以及歐盟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驅動下,企業應如何藉由國際標準展開淨零行動,於未來的 30 年朝向永續路徑前進。


鄭仲凱(Ivan Cheng)
BSI 英國標準協會企業服務部/永續產品副協理
專業背景為溫室氣體、碳足跡及氣候變遷相關資訊揭露以及協助企業獲取最佳減碳成效。


專案窗口
林應祥 資深經理 Otto.lin@bsigroup.com
趙國揚 專案專員 Elvis.Chao@bsigroup.com


本文轉載自BSI英國標準協會,原文網址:https://www.bsigroup.com/zh-TW/blog/esg-blog/The-Path-to-Sustainability-for-Businesses/?utm_source=pardot&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TW-All-LG-Newsletter-2110-esg-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