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驅動具身智能崛起,2025中國工博會機器人展展現新一代製造競力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2025年9月23日至27日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機器人展(RS)」,以「具身智能・智領未來」為主題,吸引逾450家國際品牌商參展,成為亞洲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指標盛會。今年焦點集中在AI與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的結合,顯示製造自動化正邁入由數據驅動至「自主決策」的新階段。

 

國際品牌展示高精度與綠色智造

ABB展示最新IRB 6750S架式機器人,可承載350公斤,路徑精度0.9公釐,重複定位精度0.06公 ,適用物料搬運、壓鑄與點焊等應用,並支持高空作業與水平、垂直擴展。此次全球首發的OmniCore™ EyeMotion視覺系統可搭載於ABB協作及工業機器人,結合AI驅動的線上自動路徑規畫,可識別環境並自主避障,提升拾取與放置任務的自主性,節拍時間縮短約50%。

 

FANUC首度展示CRX工業協作機器人系列,負載5至30公斤,具備力覺與視覺感知,確保人機協作安全。現場演示精密裝配、自適應焊接及AI視覺碼垛應用。CRX籠車拆碼垛系統讓協作機器人自動辨識紙箱與物品,自行抓取並分類放置,不需人工編程,大幅提升產線效率與彈性。

 

這些國際知名品牌的亮相,不僅提升整體展覽標準,也對中國國內品牌形成技術拉升與競爭壓力。然而,國際品牌雖技術成熟,往往成本與在地化支援是其進入中小市場或次級市場的限制。

 

中國大陸品牌邁入AI自主決策時代

新松機器人以「工業+AI」為主軸,推出3D視覺免示教焊接系統與全國產化點焊站SR220A,可自動生成焊縫模型並規劃加工路徑。現場展示的智慧搬運與組裝模組能根據生產節拍自我調整,展現高度柔性化特質。

 

埃斯頓推出重載工業機器人ER1200-3300,最大負載達1200公斤,搭配雷射焊接方案與分布式感知架構,可進行多機協作與自動糾偏。其智慧控制系統支援AI優化參數學習,降低整線調試時間,有助大型設備製造的高精度與高韌性。

 

節卡展出的EVO AI+智能平臺結合語意理解與多模態感知技術,能統一不同機型之演算法底座,讓機器人自學任務並靈活應變。其柔性裝配示範線可在短時間內完成AI學習與動作生成,象徵AI驅動協作機器人的成熟化。

 

錢江推出的桌面級精密加工平臺、新型中小型機器人等產品在現場引發關注。其新品涵蓋精密裝配、快速分揀、重載搬運等領域,強調其在運動控制、結構優化與智能集成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是其競爭力所在。

 

柴孚展出的CH系列機器人最大負載達5000公斤,主攻汽車、航太與大型結構件加工。該系列採用自研扭矩感測與抗震控制技術,能於惡劣環境中保持高穩定度。從整車舉升,到物流、建築甚至採礦等重型場景,該產品都能輕鬆應對。

 

跨維智能展示如何透過虛擬仿真與實體回饋整合技術,推動工業自動化邁向「全鏈路自主化」。其人形機器人 DexForce W1 結合自研平臺 EmbodiChain 與虛擬環境 DexVerse 進行數據訓練與真機遷移,展現長流程任務的應用潛力。

 

非夕科技以“自我調整機器人驅動智慧未來”為主題,攜12款創新應用帶來涵蓋電子、汽車、家電、複合製造、新型材料加工、按摩等行業的多場景解決方案,全面展示自我調整機器人在智慧製造和產業升級中的突破性進展。

 

遨博智能展示了新能源車快充處理、三維掃描、涂膠、碼垛與焊接等複雜工藝的成熟應用,標準化工作站讓傳統高門檻技術更易推廣。場景延伸至生活領域,雙臂拉花咖啡與AI理療機器人展現了自動化技術與日常工作、健康服務的結合。

 

產業觀察:AI與具身智能成為競爭核心

從本屆中國工博會可見,機器人產業正由單純的自動化進化為「AI驅動的智慧決策系統」。AI讓機器具備感知、判斷與自學能力,推動製造業邁向更高柔性與自適應的生產模式。

 

中國大陸企業透過自研演算法與國產控制器的進步,在中高階應用領域已顯現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實力。未來無論在焊接、裝配、物流還是包裝領域,機器人的價值將不再只是取代人工,而是成為AI時代的「生產智慧體」。

 

對臺灣製造與自動化業者而言,此次展覽釋放的訊號明確,即機器人不僅是生產工具,更是AI生態的一環。如何掌握AI算法與具身智能整合能力,將成為下一階段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