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國汽車產業之挑戰與轉型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綜整近期法媒與市調報告顯示,2025年法國汽車市場持續低迷。上半年新車登記數量較去(2024)年同期明顯下滑,市場規模仍未恢復至2019年疫前水準。受經濟不確定性及車輛平均車齡偏高(約11.5年)影響,新車與二手車需求同步減弱。燃油車仍佔總數近九成,但柴油車比例首次跌破五成;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及氫能車等新能源車僅5.5%,其中電動車靠生態補貼支撐,在去年新登記中已占17%。約71%的車輛屬於低污染等級,顯示高污染車比重逐步下降。

 

今年新車市場預估僅有150至160萬輛,遠低於2010至2020年間十年均值210萬輛,顯示法國在歐洲汽車危機中首當其衝。需求下滑關鍵因素包括購買力下降、車價走高、法規不確定及強制電動化。此外,法國車廠面臨困境:法國境內Poissy、Mulhouse、Rennes與Douai等工廠難以支撐高價車種,而平價車需求則移往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土耳其與摩洛哥等低成本工廠。此一產能外移使法國本土汽車產量於去年跌至135萬輛,汽車貿易逆差擴大至225億歐元,五年間流失近3萬9千個就業,未來10年仍將有持續裁員壓力。

 

與此同時,法國汽車零件產業正在快速轉型,自2023年1月《氣候與韌性法》實施後,打斷製造商之市場壟斷,促進供應多元化及數位化趨勢,72%的法國消費者表示願意線上購買零組配件。儘管零件價格上漲9.2%、維修費用上漲11.5%,去年市場營業額仍達102.9億歐元。再利用( réemploi )零件的使用率增加二成,但仍只佔總更換零件的3.6%。在全球市場面,產業正受維修需求與新能源發展推動,規模將自2022年的6625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1兆1190億美元。面對通膨與技術演進,產業須以創新、二手零件及靈活應變以迎合新的消費趨勢。

 

另據歐洲汽車零組件供應商遊說組織 Clepa 警告,歐洲正因面對亞洲競爭而失去競爭力,後者零件價格低15% 至 35%。若不迅速採取行動,歐盟價值創造恐在2030 年前下滑 25%,威脅 35 萬個就業機會。因此,該組織呼籲打造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包括減少行政負擔、支持供應商,並在法律上嚴格界定「歐洲製造(Made in Europe)」條件,並規定除電池外,本地製造含量需達70%至75%。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