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關稅負擔提高、來自中國大陸的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工業客戶的買氣疲軟,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普遍悲觀。今年第三季整體訂單量較2024年同期顯著下降,降幅達6%。單是9月訂單量就大幅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
在8月的美國關稅清單第一輪延期之後,德國與歐洲對美國出口的機械約四成已大受影響。雪上加霜的是第二輪將於12月擴大,大約200種機械產品被納入所謂的「232條款」,德國與歐洲的機械業將面臨新的困境。除了機械設備會被徵收15%的基本關稅外,歐盟出口至美國的鋼鐵及鋁製產品尚需繳納50%的關稅。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公會(VDMA)認為此舉將重創該業,屆時每兩台出口的機器中就有一台將受到高鋼鋁關稅的影響。不僅價格不明朗會帶來種種後果,包括出口中斷與交貨延遲,最終造成價格上漲,繁瑣的海關手續更將形成負擔,例如加工金屬的原產地證明等單據作業。如果鋼鐵與鋁的價值或產地被認定虛報,則可能被處以高達200%的懲罰性關稅。
從廚房椅子、汽車,到橋樑與風力渦輪機,超過75%的產品都使用粗鋼或不銹鋼。此外,鋼鐵也是國防工業的關鍵材料。鑑於歐洲緊張的安全局勢,VDMA呼籲歐盟應重啟與美國談判之路,因為歐洲製造的機械在跨大西洋製造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武器系統、半導體及航空航太等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
歐盟已於10月初宣布加強鋼鋁進口管制,擬縮減免稅配額,並提高超額進口關稅至50%等,藉此確保供應鏈穩定,保護進出口市場免受產能過剩的影響。另一方面,德國政府甫於11月6日召開「鋼鐵業高峰會」,由官方與業界代表共同討論德國鋼鐵業面臨之能源成本、外貿關稅壓力,及產業結構轉型等議題,其中最引起公平爭議者當屬降低工業用電價格。德國產、學界亦有呼聲建議政府進行大規模扶持計畫,以官股投資特定公司,藉此緩解成本壓力,保護關鍵產業。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