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政府於 2025 年初宣布,因面對急遽上升的通貨膨脹與外匯短缺,決定將本年度實質經濟成長預測從原先 4.0% 下調至約3.2%。政府指出,年初通膨率已達28.5%(截至 1 月),物價飆升導致街頭抗議活動增多,特別是在首都Lilongwe與重鎮Blantyre,由小販與失業青年領頭要求政府控制生活成本。財政部長 Simplex Chithyola Banda 說明,外匯匱乏使得進口基礎必需品更加昂貴,政府正聚焦提升農業、旅遊與採礦等外匯創造型產業,以改善匯率與基本物資供應。
報導亦指出,馬拉威目前財政赤字約為 GDP 的 9.6%,而公債比率亦高達約 86%。政府與官方及商業債權人進行債務重整談判,以緩解外匯與債務壓力。由於經濟對農業出口與國際援助高度依賴,天候變化與國際市場波動亦成為重大風險。分析人士認為,這次下修預測代表投資人與國際機構對馬拉威近期經濟前景的疑慮增強。
政府回應表示,雖然成長下調,但仍對中長期前景保持信心。為應對通膨與匯率危機,中央銀行已開始觀察貨幣政策,並考慮啟動更嚴格的金融監管與外匯管控措施。同時,政府呼籲民眾與企業共體時艱,並促請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技術與資金支援。
對於外國企業而言,馬拉威當前環境雖存在高度風險,但也蘊含潛在機會:如在農業增值、旅遊基礎設施與採礦支援服務方面介入,可望獲得較早布局的優勢。若該國能有效控制通膨、改善匯率並推動經濟多元化,則將有助提升外資信心與市場穩定性。
總體而言,馬拉威當前經濟正處於壓力與改革交叉點;通膨與外匯困境對其短期成長構成重大挑戰,但政府對提升外匯創造產業與債務重整的明確態度,也為未來經濟回復留下希望。未來關鍵觀察指標包括:通膨走勢、匯率穩定性、債務重整進展與農業與旅遊產業的表現。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