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推動新稅務獎勵機制 加速電動車與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馬來西亞政府近期積極籌備推出全新的「客製化獎勵機制」(Customised Incentive Mechanism),取代過去模糊且欠缺透明度的稅務優惠政策。由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主導的新制度,將以明確的稅務架構與結果導向的獎勵標準,推動汽車與電動車(EV)產業升級,並進一步鞏固馬國作為東協綠色交通與創新製造樞紐的地位。

 

MITI部長東姑紮夫魯(Tengku Zafrul Aziz)表示,新機制將依據企業在研發投入、技術轉移、在地採購比例及出口貢獻等具體表現,給予相應稅務減免與政策支持。這項制度不僅可提升產業競爭力與預測性,也有助吸引國際車廠與新能源投資者擴大布局。他強調,政府的目標不僅是刺激電動車銷售,而是要建立完整的生態體系,涵蓋充電設施、零組件供應鏈及綠色能源配套,打造可持續的產業基盤。

 

根據統計,馬來西亞2024年全國汽車銷量達81.6萬輛,創下歷史新高。雖預估2025年將略降至78萬輛,但市場仍展現強勁需求與高度韌性。政府也強調未來將從「量」轉向「質」,聚焦車輛技術升級與能源效率,推動產業朝高附加值及永續發展方向轉型。

 

在綠色轉型部分,MITI正與馬來西亞汽車、機器人及物聯網研究院(MARii)合作,全面檢討並更新《國家汽車政策》(NAP 2020),使其更貼近全球電動化與減碳趨勢。新版政策將聚焦四大重點:降低化石燃料依賴、提升零組件出口、擴建電動車充電網絡,以及培育相關人才。此舉除有助吸引外資,也將帶動本地中小企業進入綠色供應鏈,形成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

 

目前包括中國奇瑞汽車(Chery Automobile)等國際品牌,已積極在馬來西亞投資設廠與研發,進一步帶動本地汽車產業升級。紮夫魯指出,政策穩定與制度連貫是吸引外資關鍵,政府將確保新獎勵機制落實後能產生長期成效,強化外資信心與產業信任基礎。

 

展望2025年,馬來西亞將以東協輪值主席國身分,推動區域汽車產業鏈整合與跨境電動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新世代交通科技合作。隨著新稅務獎勵制度上路,馬國有望進一步鞏固「區域綠色製造與創新中心」的戰略地位,成為引領東協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