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齡化社會挑戰,泰國私立醫院走向「超越治療」的多元服務轉型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隨著泰國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出生率持續低於死亡率,這場人口結構的劇變正深刻影響國內醫療體系。私立醫院作為醫療市場的重要力量,面對轉型壓力,正逐步朝向「超越治療」的整合式健康服務模式邁進。

 

私立醫療機構數量大增,小型與專科醫院成趨勢

根據泰國公共衛生部下屬的健康服務支援司資料,2022年至2024年間,全國獲得執照的私立醫院數量從411家增至440家,其中曼谷新增12家,其他地區則增長17家。

相比之下,私立診所的增長更加驚人,兩年間激增6,389家,全國總數達40,552家。曼谷新增診所達1,218家,總數達8,273家;其他地區則新增5,171家,合計32,279家。

泰國私立醫院協會主席 Paiboon Eksaengsri 接受《Krungthep Turakij》訪問時表示,疫情前全國私立醫院數量僅約300家,如今除了大型綜合醫院外,出現大量床位僅10至30床的小型醫院,以及聚焦單一專科(如健檢、骨科、眼科)的專科醫院,因其投資成本較低、回收期短,並能符合高齡人口的多樣化健康需求。

 

疾病型態轉變,預防醫學與慢性病照護需求攀升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泰國醫療服務也從以往以小兒科疾病為主,轉向預防保健與慢性病管理。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非傳染性疾病(NCDs)日漸普遍,成為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重病的前兆。同時,癌症與肌肉骨骼系統退化性疾病的患者數量也快速增加。

為回應此趨勢,許多大型私立醫院紛紛擴展服務內容,如:遺傳疾病風險檢測、完整健康管理方案等,積極佈局預防醫學與養生產業。

 

醫療結合房地產,打造「健康住宅」新模式

面對「高齡獨居」與「單身無子女」的日益增長族群,醫療與房地產業開始跨界合作,推出結合醫療資源的住宅產品。例如:附設醫療服務的高齡住宅、長照社區等,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與緊急照護支援。

除醫院與建商合作外,一些大型地產集團甚至直接投入醫療領域,興建或經營醫院,開創反映社會變遷的新型產品線。

 

成本壓力與醫療通膨為主要挑戰

儘管私立醫院數量與服務擴張迅速,Paiboon 也指出業界面臨「醫療通膨」嚴重挑戰,年增率高達15%,遠高於一般通膨3%至5%的水平。主要原因為高端醫療設備及技術幾乎全數仰賴進口,成本昂貴。

此外,市場競爭激烈,私院雖被認為費用高昂,實際上為維持服務品質與價格合理,需投入大量資金並精打細算。Paiboon 強調:「若費用訂得過高,病人自然會轉向其他選擇。」

 

呼籲政策鬆綁,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Paiboon 最後指出,私立醫院不同於政府醫院,無法依賴國家預算,完全靠企業資本投入營運,因此亟需政府提供更清晰透明的法規制度與支持政策,以維持公平競爭與吸引外資投資。

他呼籲政府避免過度限制私營發展空間,鼓勵業者持續升級服務、強化健康產業鏈,促使泰國在高齡社會下,建構更加韌性與前瞻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