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家具不只是器物,而是文化的延伸。臺灣家具品牌正從代工轉向創作,試圖用材質、工法與文化底色,譜出屬於這座島嶼的設計語彙。
從北歐極簡到東方感性,全球家具正掀起一場「親自然設計」革命:實木、藤編與大地色系成為主角,柔和曲線取代銳角,空間不再追求張揚,而強調情緒的平衡。這股潮流的背後,是生活哲學的改變,人們渴望回到自然,讓家具成為陪伴生活的存在,而非擺設的符號。
在這樣的轉折點上,臺灣品牌以獨有的文化混融與工藝精度,找到了突圍的路。位於臺南的FØRE Furniture,以理工思維注入手作溫度,讓CNC精準結構與打磨的手感共存。將「理性結構與臺灣感性」化為設計語言,作品在歐洲展會上以低調質感獲得國際讚譽。證明當設計能自我敘事,臺灣木作也能被世界理解。
同樣從臺南出發的椛杍工坊,則以共創為名,將國際設計師請進臺灣,讓文化交流從生活萌芽。以「愈在地,愈國際」為信念,將駐村與展覽化為跨文化實驗,從西子灣的「海洋桌」到與日本設計師平城侑樹合作的「花束凳」,家具成為情感的翻譯器,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溫柔與自由。
兩個品牌路徑迥異,一個以理性與技術說話,一個以情感與共感對話;卻在精神上殊途同歸:都以生活為起點,以設計為語言。當代家具的競爭不再是代工規模,而是誰能讓木頭講出故事。FØRE Furniture與椛杍工坊正代表著臺灣設計的新坐標:在全球市場的浪潮裡,以誠意、文化與工藝,靜靜說出屬於這片土地的聲音。
相關附件: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