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於 2025 年 7 月通過對「差價合約」(Contracts for Difference, CfD)制度的重大改革,為離岸風電及再生能源市場注入新一波動能。透過延長合約年限、上調最高投標價格並推出供應鏈補貼計畫,英國正積極應對通膨與供應鏈瓶頸,並重新加速邁向 2030 年減碳與能源轉型目標。這些政策不僅將重塑英國能源投資環境,也為台灣業者參與國際供應鏈帶來新契機。
改革重點包括:將離岸風電、陸上風電與太陽能專案的合約年限由 15 年延長至 20 年,以增強投資可預測性並推動專案加速落地;調高拍賣最高投標價格,以反映建設成本上升;並透過新設的「潔淨產業獎勵」(Clean Industry Bonus, CIB)提供總額 5.44 億英鎊(約 7.33 億美元)的補貼,鼓勵企業投資英國本土風電供應鏈。
離岸風電開發商近年深受高通膨及供應鏈問題影響,2023 年甚至無一業者投標,2024 年也僅釋出 5.3 吉瓦容量。據擁有多個在運與開發中專案的德國能源商 RWE 表示,英國需在第七與第八輪拍賣中再取得至少 12 吉瓦容量,才能達到 2030 年 43 至 50 吉瓦裝置目標的下限。業界普遍認為,此次 CfD 改革有望在第七輪拍賣中吸引創紀錄的投標規模。
在第七輪分配(AR7)中,政府將固定式離岸風電最高執行價格上調 11% 至 113 英鎊/兆瓦時,浮動式風電上調 10% 至 271 英鎊/兆瓦時,陸上風電則上調 3% 至 92 英鎊/兆瓦時;相對地,太陽能價格下調 12% 至 75 英鎊/兆瓦時。業界人士指出,雖然再生能源產業仍面臨鋼鐵與稀土等原物料漲價、船舶與零組件供應不足等挑戰,但 CfD 改革仍可能帶動競爭,降低再生能源專案的資本成本,進而導致最終結算價下滑。同時,美國在再生能源承諾上的退縮,也可能促使更多國際資本轉向英國市場。
第七輪 CfD 的申請程序已於 8 月 27 日截止,結果預計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公布。政府承諾將盡快發布離岸風電拍賣結果,並持續推進基礎建設改革。包括《規劃與基礎建設法案》、國營再生能源投資機構 GB Energy 的成立,以及 2030 年前租賃 20 至 30 吉瓦新風電容量等措施,均旨在加速能源轉型。同時,英國國家電網計劃於 2026 至 2031 年間投資 350 億英鎊,用於強化電網,並新增 26 吉瓦輸電能力,以縮短接入時間。
對台灣業者而言,英國 CfD 改革正是切入時機。建議聚焦於 離岸風電關鍵零組件(如纜線、變壓器、開關設備) 以及 高效施工服務與數位化維運技術,這些正是英國市場的迫切需求。同時,積極尋求與當地或歐洲開發商建立合作關係,結合台灣在電子與供應鏈的優勢,將有助於提供具成本效益與技術競爭力的解決方案。